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周刊
编号:12526411
青年医生眼中的《青年医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8日 健康时报
青年医生眼中的《青年医生》

     《青年医生》剧照

     对工作保持活力与热忱,在无数艰难困苦的磨砺中能仍保持初心,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一种终极考验。从这一点上,《青年医生》让更多高年资医生看到现在青年人的冲劲与活力,更加确定“仁心仁术”的初衷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弭。

     任何一部经典影视剧作品,都会对影片中的专业内容进行大量的求证。《星际穿越》电影上映之后,科学顾问们还发表了两篇论文。《豪斯医生》的素材更是取自著名医学博客Diagnosis。医疗剧更是应对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有起码的严谨与敬畏。

     医务人员每天拼命努力,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救回。电视剧在体现医疗有局限、医务人员不是神而是人等方面,强化大家的认知,非常有帮助。这种传播是一种不错的探索,也是非常好的舆论引导,让医患双方能够相互理解体谅。
, http://www.100md.com
    最近,《青年医生》火了,也带火了剧中医疗纰漏的挑错和吐槽。

    “9%的生理盐水您当是腌咸菜?”类似颇带戏谑的调笑,在近年热播的医疗剧讨论中,似乎并不罕见。而此番最新登场的这部被公众定义为医生职业中的青春偶像剧的剧目,带给大家的仅是欢愉的挑错吗?未必。

    谈不足:不在医疗纰漏而在不接地气

    “医院”是电视编剧所衷爱的场所,这里既有悬疑和紧张的气氛,又有错综复杂的人性与情感,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商业性,医院都能为编剧们提供各种精彩素材。既然是素材,自然会有加工与升华的空间,因此,对医疗剧中的瑕疵,导演以及医生同行们,早有准备。

    赵宝刚导演曾在《青年医生》的研讨会上表示:“专业人士看起来是有大量的纰漏。我不太在意这些纰漏,究竟是注重医患关系的思想性,还是医疗的专业性,我想表达前者。我的医疗知识是有限的,我只能做到相对的专业。”
, http://www.100md.com
    赵导的“相对专业”观点得到部分青年医生的认同。

    复旦医学院博士在读的研究生小雨,身边聚集着这座国内著名医学院的年轻学子以及附属医院中的老师学长。工作之余讨论起该剧,这群90后既有包容,也不失较真:“不能以专业标准去要求一部电视剧,医疗纰漏有情可原。但该剧最大的问题是,有点不接地气。”

    上班怎么可能戴美瞳?出门诊像打仗,哪有时间聊八卦?白大褂和平底鞋是标配,走路都一路小跑“虎虎生风”的,穿高跟鞋跑得起来?

    说起剧中的不足,小雨忍不住一吐为快。“剧中主人公展示出的生活状态,不太像一个年轻医生的真实生活,尤其不像急诊室轮转的年轻医务工作者的真实状态。”劳动强度极大的青年医务人员很难想象同龄都市人的日子过得如此轻松愉快。“要知道,如今的医务工作者不是在一线,就是倒个夜班暂时休息,分配在外科的同学半夜两点还在手术室帮忙呢,更别提急诊了。”
, http://www.100md.com
    更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临床青年医生对记者抱怨,“国内剧中我的同行主要台词有,快,氧气;病人不行了;要是早来5分钟,或许还有救;要是晚来5分钟就没命了;查房时通常就说‘多注意休息’之类的话。”

    借医疗的壳说事,不是不可以,但也得具备些起码的诚意。在展现医生专业能力方面浅尝辄止,这似乎已经成了时下医疗剧的通病。这也是这群与剧中主人公同龄的70、80后医疗行业青年人所针锋相对的情节。

    此外,更让大家觉得不接地气儿的地方在于“商业气太重”。

    “植入广告太多,还有很多是医药和医疗器械的,这合规定么?”

    小雨抱怨道。“还有,这是个看脸的社会,通常越帅越吃香,可编导们忘了,医生这个行业可不一样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行业,因此刚出道的青年医生如果要获得更多患者粉丝,最好长个成熟稳重的专家脸,类似《心术》中的大师兄扮演者张嘉译,《青年医生》里的演员们如果耍帅过头了,生活中可不太容易得到患者信任哦。”
, 百拇医药
    聊硬伤:跟《青年医生》学急救非得吃官司

    尽管有些医疗纰漏医生们都认为可以包容,但对于过于明显的错误,有的医生还是忍不住站出来及时纠错。

    微博认证号为“急诊夜鹰”的临床急诊医生就指明硬伤,并忍不住点评,“如果真跟《青年医生》学急救,非得吃官司不可。”

    比如,在第一集中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一幕,漏洞百出。

    “主任到了,先看瞳孔,而不是查看反应、呼吸、脉搏,急救探查顺序错误。气管插管后,当监护仪显示室颤时,主任下令‘接呼吸机-胸外按压和使用肾上腺素’而不是除颤……”急诊夜鹰一口气列出了八条明显错误。如果观众是抱着学习和深究的态度观看,就不得不提供一些正确操作方法。

, 百拇医药     急诊夜鹰解释,其实,医生接诊第一件事是判断呼吸脉搏来确定生死。心脏骤停应第一时间做胸外按压,同时用球囊面罩做人工呼吸。在监护仪下,患者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刻除颤,单次除颤后再继续胸外按压。如此纠正,列举太多,不一而足。

    如果上述纠偏太过专业,令医生同行吐槽更多的,还有一些低级的医学谬误。比如,9%的生理盐水,200cc的血送化验,40ml的甲强龙,10g的速尿,给狂犬病人喝水,隔着衣服除颤等等,简直让青年医生们大跌眼镜,直呼受不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医生冯永强博士说,任何一部经典的影视剧作品,都会对影片中的专业内容进行大量的求证。“《星际穿越》电影上映之后,科学顾问们还发表了两篇论文。《豪斯医生》的素材更是取自著名医学博客Diagnosis。医疗剧应对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有起码的严谨与敬畏。”

    说认同:场景强化医疗认知,台词戳中人心
, 百拇医药
    有的情节让人受不了,但有些桥段,却让局内人感同身受颇为动容。

    上海瑞金医院的宣传科科长朱凡本身就是一位麻醉科医生。临床上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的朱凡觉得,从《青年医生》剧中感受到了很多正能量。比如通过影视剧呼吁社会重视医务人员,了解医疗工作,还是好事。

    “家里人都看,还会问我在医院是不是真的这样。就连才上幼儿园的女儿也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剧中一位医生在危急情况下救人,她就问,救活了么?怎么救?”

    这部剧还让朱凡这样的医务工作者再一次认真思考了自己的职业。“我自己当初也是父母建议学医的,学了之后越学越喜欢。现在女儿看了电视剧说以后要做医生了,因为医生能救人,很伟大。”

    同为青年临床医生王芷(化名)最近也因为家人看了电视剧后对她的工作更理解而表示欣慰。

, 百拇医药     通过电视剧,王芷还发现身边没有受过医学专业训练的亲朋好友,都对意外发生后“黄金5分钟”的急救时间津津乐道,也更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急救常识。“这招挺奏效的。”

    而《青年医生》对于现实中就医难的种种问题与困境的展示也让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更趋向认同:“就像剧中小苏一次次推入急诊室一次次和死神博斗,有时候医生无力回天更容易消磨当初的雄心与热情,急诊医生面对着生死成为工作的常态时,保持着当初的天真与热情成为最难的一部分。”

    王芷、朱凡觉得,医务同道可以不用纠结于其中些许的医疗错误,而是一起携手让社会来重视医疗问题,改变现状,甚至因此吸引优秀学生从医,这些都是好事。“里面很多台词都很好,比如‘现在的家属很容易因为憎恶疾病而迁怒医生,使得医生变成疾病的替罪羊’,‘因为医患的过度不信任,使得医疗谈话变成一个互相推卸责任的过程’,我想看过该剧的观众会更理解医务人员。”

, 百拇医药     因此,电视剧在体现医疗有局限,医务人员不是神,而是人等方面,强化大家的认知,还是非常有帮助。如果通过电视剧的传播,让医患双方能够相互体谅,这是很好的探索,也是很好的引导。

    王芷也感慨,医学确实不是万能的,急诊人比谁理解都深刻。可能也是剧情设置在急诊的主要考虑。从这一点上看,《青年医生》传递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值得赞赏。

    赞热忱:承受磨砺坚守初心获肯定

    “这部电视剧聚焦青年医生,而非功成名就的大医生,还是挺有意思的。”上海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益明刚刚跨过了中青年的分界线,对剧中反映的青年医生心理状态,他表示更多肯定。

    剧中的青年医生有活力,有朝气,对职业有着由衷的热爱与极大的热忱。这与现实中青年岗位上的临床医生很相似。李益民主任赞叹,在这种环境下,非常难得。
, 百拇医药
    “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更不容易,我们那时候只需要比较单纯地投入医疗行业,虽然并不富裕,但社会上大家都差不多。现在青年医生们论文、科研、临床、考博、医患关系这些压力随处可见,还不包括工作之外难以捉摸的生活压力。”

    “有一段时间医学生的生源确实成问题,最优秀的高中生对报考医学院始终在观望,但最近几年,至少在上海大高校的医学院中,生源也直逼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说明大家又开始重新认可医生这个职业了。不过热血之下,也还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毕业后在医院轮转时,还不算正式编制,待遇上相对较低,和没有学医的同学比,同样成家立业的年龄,压力会比较大,但我看到这些年轻人,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兢兢业业,而且还被派出支援边疆、国外等医疗水平较低的地方,确实很有冲劲和奉献精神。”

    此外,李益明主任认为,现在医生待遇并不是最高的情况下,优秀的年轻人来报考,最初都是怀着一颗治病救人的热心肠而来,但在无数的艰难困苦的磨砺中,依然能保持初心,也算是这个职业的一种终极考验吧。从这一点上,《青年医生》这部剧,也让更多高年资医生从现在青年人的冲劲与活力中,更加确定‘仁心仁术’的初衷是不会随着时间和过程的流逝而消弭。让人感动,也值得赞许。
, 百拇医药
    编后

    或许因为救死扶伤职业的崇高,因为医学专业惯有的严谨,我们对医疗有了严苛的要求,对医生有了更高的期待,甚至对本已允许艺术加工的电视剧,都有着更为挑剔的眼光。

    我们不反对,医疗剧因带着鲜明标签,应严格考证把好专业门槛,《豪斯医生》等国外医疗剧就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我们也承认,类似《青年医生》一样的国产医疗剧,在专业性和严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空间有待改善。未来,还需上下求索完善自我。

    然而,我们仍然心怀包容去关注,去津津品评,去期待更多的医疗剧陆续出炉。以至于,几乎每一部医疗剧一经上映便多台热播,并迅速成为热议的焦点。

    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好奇与期待,让我们看到医生工作的原生态;也传达着医患之间温暖相系的正能量——通过观剧我们了解到医生的苦与累、医患的喜与悲,也品味到令人动容的医者仁心、人间大爱。
, 百拇医药
    于是,瑕不掩瑜。纰漏无伤大雅,耍酷也成别样的可爱。在医患关系时常擦出火花的当下,我们愿意看到以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以一种柔软不紧绷的形式向观众展现医卫实况,让公众对医疗有深入了解,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对医生有更多体谅,对生命有崇高敬畏。

    从这一点上说,一部剧,甚至几部剧,能做到此,就算成功。

    医患不是对立的矛盾体,也并非充斥血淋淋的现实。寒风虽有,但无需夸大凛冽。温暖颇多,却需更多还原。

    在这方面,一部医疗剧的作用与影响,或许势单力薄,但这种春风化雨、无声润物般对融洽医患关系所做的努力,意义深远。

    因为,它让我们看到,前路虽漫长,但已见温暖的曙光。, http://www.100md.com(尹 薇 井 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