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74338
回阳救逆说附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 徐 辉

    在温里逐寒、回阳救逆的众方剂之中,干姜、附子是用得最多的热性药。

    乌头、附子、天雄三药为同一植物之根的不同药用部分,其功效相似。乌头长于除湿寒而通痹;天雄则介于乌头与附子之间,既擅除风寒湿邪,又能益火助阳,常用于治阳气不足引起的心腹冷痛及风寒湿痹;附子则属既辛又甘的大热药,有毒。附子入心、肾、脾经,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有暖肾助阳、回阳救逆、逐寒湿、止疼痛的作用,为温里主药,主要用于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或大吐、大泻、大汗之后四肢厥冷、面色苍灰、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微阳浮越证象;也用于因脾肾阳虚引起的腰酸膝冷、肢冷畏寒、脘腹冷痛、食谷不化、大便溏、小便清长等阳虚阴寒证;还用于因寒湿内侵、营卫涩滞引起的手足不温、肢节冷痛等风寒痹证,及下元虚冷、命门火衰引起的小腹冷痛、阳痿滑精等证。由于附子有旺盛新陈代谢、兴奋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附子与多种药物配合,有增强该药物疗效的作用,诸如与白术合用,可增强其健脾功能;与杏仁合用,可增强其止咳作用等等。

    附子配肉桂,二者皆为大热之品,是重要的温里药,也是临床常用的药对之一。附子在脏腑能补命门真火,暖脾胃、温心阳而通脉,在经络能温经散寒,与补气药同用,能补失散之元阳,与补血药同用,能温养营血之不足,是外可达皮毛而除表寒,内可达下元而温润冷,彻内彻外,能升能降,回阳救逆(用于回阳救逆时,常与干姜合用),温肾助阳;肉桂则浑厚下行,暖下焦,既能补命门而益火,又能摄无根火而引人归元,守而不走,可救“阳中之阴”。附子、肉桂合用,当属动静结合,行守相成,增强了温肾助阳之功;能振奋阳气,鼓舞血行,增强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力,改善机体的应激状况,而用于肾阳不足、元阳虚损诸证,以及命火不足、虚阳上越诸证以及寒厥证等。

    茯苓健脾渗湿利水,但肾阳衰微、气化功能低下者,茯苓的健脾利水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附子通行十二经,可使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化,尤能温肾助阳。二药合用,以温肾利水,疗因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引起的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腹痛下利等证。

    附子与熟地黄相配,附子补命门、助肾阳;熟地黄滋肾阴、折肾中虚火。二药合用,补阳滋阴并举,疗因阴阳两虚引起的软弱乏力、腰酸膝冷、遗滑多尿、头晕目眩等证。附子温阳通脉,当归补血养血,二药合用,既补阴血,又弘阳气。可用于脾虚不能统血,失血后阳气亦伤者,以及阳虚失血证。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固表,附子与黄芪合用有温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阳虚自汗、肢冷畏寒等证。附子配人参扶阳益气,用于正气大亏、阳气暴脱诸证,包括心力衰竭、休克、虚脱等。附子配白术可治寒湿内盛、脾阳不振或脾虚寒盛、水湿内停、痰饮水肿以及因风寒湿邪侵及经络关节引起的关节肢体疼痛等证,再配以苍术效果更好。附子与茵陈合用,为治疗湿寒阴黄的基本配伍,必要时还可加用生姜。特别强调的是,附子有毒,注意其炮制及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