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用药如用兵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3日
历代医家用药,如同战场用兵,知己知彼,方可取胜。稍有不慎,则会药效大打折扣,甚而适得其反,危及生命。同时,药物本能补偏救弊,促使机体阴阳之平衡,须知药物虽能治病,亦能产生毒副作用损害身体,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尤其是辨证不确,施药不当,对人不但无益,反而贻害无穷,故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中药上同是热性药,附子的热与干姜的热不同;同是寒性的药,石膏的寒与黄连的寒不同;同是发散的药,桂枝的发散与麻黄的发散不同;同是滋阴药,麦冬的滋阴与地黄的滋阴不同;同是补肾的药,熟地补肾阴,肉桂补肾阳;同是一味柴胡,在甲方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乙方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再如同是一味大黄,在不同的药方中,又可利用对它的配伍或炮制以及用量大小的变化而改变其治疗作用,等等。
知药性,懂病理,两者相向相符,方可对症用药,治则精当。例如:用滋阴潜阳药对动物原发性高血压,有良效,但如将滋阴药、潜阳药分开实验则降压的效果均差。用金匮肾气汤则完全无效。单用滋阴六味地黄汤也很好,而单用附子、肉桂则基本无效。说明了“气血双补”,“阴生阳长”的合理性。又如麻黄,本为发汗药,但如与生石膏为伍,则可减少它的发汗作用;荆芥为解表药,如配防风、苏叶为辛温解表药,配薄荷、菊花则为辛凉解表药;防风配伍就更奥妙了,它可以治疗头痛,配白芷则偏于治前额痛,配羌活则偏于治疗后头痛,如配川芎、蔓京子则偏于治两侧头痛;再如黄连配肉桂可治心肾不交的失眠,半夏配秫米可治胃中不和的失眠。
圣手之圣在于精,高手之高在于神,老祖宗将其寒热温平四者配伍用得丝丝如微,天衣无缝,不得不让人五体投地。四君子汤为健脾补气的主要方剂,但脾的运化功能差者容易产生胸闷、胃胀的副作用,宋代名医钱已,在这个方中加入了一味陈皮,以理气和中,纠正了它的副作用,名“五位异功散”,而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方剂;再如消温败毒饮方中指出:“生石膏大剂六至八两,中剂二至四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川黄连大剂四钱至六钱,中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并指出:“六脉沉细而数者即用大剂,沉而数者即用中剂,浮大而数者即用小剂。”其剂量与脉象相通成趣,岂不神乎?
生姜性温味辛,长于发散,又能温中而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中寒饮等症;干姜辛散之性已减,而偏于治里寒之症,故以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为主;炮姜又称黑姜,已无辛散之作用,故以温经止血及温中止泻为其专长。因此,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的说法。一姜三异,岂不神乎? 制图 冯晨清 H126, http://www.100md.com(甘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