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钩沉与正误(5) 六经病传递方式:传经与经传
关于六经病的“传经”方式,在《伤寒论》中,有“传”“转属”“转系”的描述,如原文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又如第181条“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然微汗出也。”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
从这些原文内容可以看出,《伤寒论》对于传经的表述,有“传”和“转”两种不同方式,所谓“传”即是未经治疗或叫“失治”而引起的传经;所谓“转”,包括转属、转系,是因误治而引起的传经。
历代医家对于“传经”这种六经病的传变方式,研究的较为系统和透彻,对其传经方式进行归纳,包括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首尾传等等。但在六经病中,还有另外一种传变方式,却无人注意到,更鲜有人提及,这就是“随经”和“过经”。
《伤寒论》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48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从这些原文内容可以看出,《伤寒论》对于传经的表述,有“传”和“转”两种不同方式,所谓“传”即是未经治疗或叫“失治”而引起的传经;所谓“转”,包括转属、转系,是因误治而引起的传经。
历代医家对于“传经”这种六经病的传变方式,研究的较为系统和透彻,对其传经方式进行归纳,包括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首尾传等等。但在六经病中,还有另外一种传变方式,却无人注意到,更鲜有人提及,这就是“随经”和“过经”。
《伤寒论》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48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