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妇科
编号:12539563
药灸并用治阴挺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325期
     笔者近来采用温补脾肾配合艾灸法,治愈顽固性阴挺(子宫脱垂)一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张某,女,30岁,本县人。2014年3月9日初诊:两年前分娩后,子宫脱出阴道口,伴小腹坠胀,后经他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至今未愈。患者孕3产1,胎死腹中两次,行药流。

    现症:小腹坠胀,稍持重物、抱孩子、站立时间稍长则子宫下脱于阴道口外。平时疲乏,纳差不饥,时作寒热汗出,夜尿多,小腹时有胀痛,伴腰困。月经正常,带下少。舌淡苔薄白而润,脉弱。

    辨证:脾肾阳虚,冲任不固,中气下陷,营卫不调。

    处方:炮附子10克,炒白术15克,鹿茸5克(另研末吞服),菟丝子30克,川断30克,狗脊15克,桑寄生30克,炙黄芪30克,升麻6克,桂枝6克,柴胡6克,覆盆子15克,干姜10克,枳实15克,人参10克,炙草10克,吴茱萸6克,乌药10克(后下),熟地30克,生山药15克。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 百拇医药
    另配以艾条温灸,百会、太冲、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神阙、关元、气海。每日1次,40分钟。

    二诊(2014年3月16日):寒热止,纳食增,汗出减,夜尿少,但仍小腹坠胀,腰困,大便溏,便前腹痛,便后痛减。舌淡红嫩,有齿痕。脉濡。

    辩证:肝脾不和,水饮停滞,中气下陷,肾阳虚亏。

    处方:云苓30克,桂枝15克,白术30克,炙草10克,炙黄芪6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防风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实10克,人参10克,菟丝子30克,故纸15克,吴茱萸6克。5剂。

    配合灸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关元、气海、中脘、神阙。每日1次。

    三诊(3月23日):子宫脱垂十愈三、四,腰困减轻,大便溏,带下稀白,舌淡苔薄脉弱。以二诊方去陈皮、白芍、防风加桑寄生30克,鹿茸3克(另研),狗脊15克,羌活10克。7剂。
, 百拇医药
    配合灸百会、阳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

    四诊(2014年3月31日):今日经净,以往经后必宫垂,近几日子宫未脱,带下也少,纳可,入眠好。苔淡红苔薄白,脉濡滑。以3月23日方续服7剂,后以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善后。半年后随访子宫脱垂未发。

    按:妇女子宫下脱,甚至脱出阴户之外,或者阴道壁膨出,称为阴挺,又称阴脱、阴痔、产肠不收等,多由分娩损伤后所致,常见于经产妇。现代医学分别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云:“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下脱,大都此证。”应该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治疗原则。

    百会穴,升阳固脱,三阴交、足三里、中脘穴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神阙、气海、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太冲穴疏肝调气血。内服方中,人参、白术、云苓、炙甘草、柴胡、炙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桑寄生、鹿茸、补骨脂、菟丝子、狗脊,补肝肾,壮肾阳;吴茱萸,温中散寒解郁;桂枝通阳散寒;枳实、升麻一升一降,使清气得以升发,浊气得以下泄。《素问》所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月+真)胀”。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化生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活动。人体气机升降相因,无降则无以升,故而在大队温补脾肾药同时加苦寒泄降之枳实,乃欲升先降之意,与升麻、柴胡相呼应,以收清升浊降之效。用羌活者,风药能升阳也。前医以补中益气两年不效,其因即在于欲升未降也。再者,本案脾肾双亏,仅予补脾升提,未予温肾壮阳故而不效也。, 百拇医药(范彩霞 山西省平遥县房昌诊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创伤、变性及变位 > 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