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2547219
守神 养生祛病的关键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333期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守神,养生祛病的关键,神是生命的表达,精气神,《太平经》与《内经》神比较,生之本,本于阴阳,神乎,神客在门,养神,养心
     《太平经》与《内经》神比较

    神是一个生命完成的最终表达,所谓“得神者昌”。同样,神的没有获得或丧失,则意味着精(气)与形的结合没有成功,或再次失去,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故云“失神者亡”。

    《内经》“七损八益”之房中术,通过对“本”的把握,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正是对《太平经》有关“天地生人”理论的反向应用,即所谓“反其本”。

    对于上工来讲,从气穴入手,以微小的针,就可自如地调动人体正气,从而平调阴阳;另一方面,亦应协助患者守神,因神的守护,恰好就是打开生命奥秘的钥匙,而掌握这个钥匙,在己则是养生,施人则是医病。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成书于两汉时期。根据史载,汉代曾流传三种版本的《太平经》: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东汉顺帝时宫崇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以及张陵《太平洞极经》一百四十四卷。此外,《正统道藏》所收《太平经》仅残存五十七卷,另收唐末闾丘方远《太平经钞》十卷及《太平经圣君秘旨》。近人王明先生根据《太平经钞》及其他27种引书加以校补,编为《太平经合校》,基本上恢复了其整体轮廓。

    作为同在汉代思想土壤中见世的著作,《太平经》中有关“神”的论述,颇能补充《内经》中关于“神”的观念,作为一种延伸阅读资料,对于理解《内经》不无裨益,兹简述如下。

    神者主生——神是生命的表达

    《太平经·还神邪自消法》云:“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此三者乃成一神器。”此处,我们把“神主生”理解为“神是生命本身”。因为,精与形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物质的特征,而生命的活性则由神来代表。

    人,得精则养,精是生命的营养;形,是生命的表达载体。相比较而言,神,则是生命本身。因此,人体是一个活生生的“神器”,而不仅仅是“器”。

    这种对神的看法,到底对我们理解《内经》中哪些观念有启发呢?让我们比对《内经》一一来看。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