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 正文
编号:12547695
鹏城杏林第一枝 ——《李志铭医论集》评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342期
     名老中医李志铭先生的新作《李志铭医论集》(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点睛之序,搔到要害地,写至入木处,读了令人茅塞顿开。循着他的评价去思考,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三个层次大体可以勾勒出《李志铭医论集》的基本轮廓:

    行医不辍

    从1957年踏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门槛开始,就注定了李志铭先生与医结缘的人生之路。近半个世纪的医路中,有过“半饥半饱,悬梁刺股”的苦读,有过“箪食瓢饮,废寝忘食”的努力,有过“矢志不移,挥毫奋发”的艰辛,有过“斗室孤灯,辛勤攀登”的磨难,有过“百折不挠,求索创新”的坚守,最终成就了他“广东省名中医”“中华德艺双馨名中医”和“全国优秀书画家”的桂冠。他术攻多家,对痹证的研究尤多建树,在《李志铭医论集》一书中起着骨架的作用。书中记录的他在江城武汉开展的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一钻进去就是8年时间。作为湖北省雷公藤研究协作组的骨干,他下农村拜草医为师、采草药做各种实验,通过大量临床,终于把一项专家们公认的“疗效良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的成果推向了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带起了一股雷公藤研究的热潮,也受到国际上的关注。

    写医不停

    从1965年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盐葱熨法治疗尿潴留的体会》起,李志铭教授的写医之路就一发没有停顿过。他勤于读书、善于从经典和临床中捕捉疑点、难点和闪光点,在揉入自己的体会、心得和远见后把它写出来、传开去。他一生发表的论文有数十篇,《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等上十家报刊上都有过他的华章。文章内容除他主攻的痹证外,还涉及中医经典研究、中医文化、心病、肾病、妇科病等众多领域。从文章到著作,李志铭先生写医的书也是颇值得一提的。他的著作,或许没有“等身”之数,而影响力却早已“等身”或“超身”了!收入《李志铭医论集》中的第一本书,是他的处女作,也是对其终生事业影响最重要的一本,那就是1987年由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痹证论》。之后,他又出版了《风湿病与痛风》《历代名医医德故事》《李志铭经验妙方》等著作,书卷中随处弥漫着他对中医学的挚爱之情和至深之功。“杏林逢春发新芽,岐黄仁术济中华,承前启后无止境,老骥奋蹄献晚霞。”他的诗,就是他一生写医写药、传承中医的概括。

    画医不断

    李志铭先生自由攻习书画,20岁起就有作品在《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刊出,自此头角展露,声名渐振,不断有新的书画作品出现在各种规模的画展、展览会上,且频频获奖。近期,人民日报出版社专门为他打造了《李志铭书画集》,称他为“当代实力派书画家”。纵观其作品之主题,始终是以医为主角的,知名的画作如《访问民间老中医》《针灸穴位诗画》《一根银针寄深情》《黎村苗寨巡医忙》等,从多角度、多层面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讴歌赞礼,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武汉师范学院教授陈炎卿评价说:“李志铭大夫的画,生动活泼,清新淡雅,秀而不媚,美而不俗。他把画根植于生活之中,总是把生活中所做的、看的、想的、感受到的事情,用画笔形象地表现出来,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冬去春来应有时,莫怨四旬识途迟,百炼丹青闯杏林,万里仙鹤冲瑶池。”他的诗,恰是他一生喜爱书画、妙手丹青的写真。

    李志铭教授生长在江西,有“老表”的吃苦精神;创业在湖北,有“九头鸟”的聪颖内秀;落根在深圳,有开拓者的创新意识。凭着一生执着、一生勤奋、一生拼搏,他攀缘了“三立”境界,凝成了无悔人生。翻阅《李志铭医论集》一书,从一位年近耄期老者“筚路蓝缕炼儒医”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迪和鞭策,建议中医界的同仁,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读一读。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