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南“温”北“凉”燥不同
处暑过后,日常保健开始进入“秋令制”。不过,秋季是四季中南北差异较大的季节,北方已有干燥和凉意,南方虽早晚开始有了凉意,但高温仍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秋季防病养生也有鲜明的地域差别。
秋风送爽,生活在南方的吴小姐却一点也不“爽”。最近她总是感觉口干舌燥,而且越来越严重,每天喝8大杯水也不能缓解。这天刚好路过药店,店里正在搞促销活动,吴小姐便走了进去。
接待她的是金药师,问明来意后,金药师接着问:“还有其他不舒服吗?比如会不会咳嗽、怕冷、发热?”
“不怕冷,自我感觉有点发热,但是量体温又正常。”吴小姐说,“有点干咳,鼻子也干。”
“大便怎么样呢?”金药师继续问道。
“大便干结,有时3天才解一次。”吴小姐痛苦地说。
“你这应该是秋燥的表现,”金药师解释道,“从你的舌质较红、舌苔少而干也能看出来。”
“那应该吃什么调理下呢?”吴小姐问道。
“你试试沙参麦冬汤吧,里面的成分有沙参、麦冬、黄芩、石斛、连翘、天花粉、玉竹、桑叶、浙贝母、枇杷叶、生甘草等。”金药师说,“再配合含化上清片含服,注意多喝水,不吃辛辣油炸烧烤类食品。”
秋燥犯肺,南北有别
秋天气候干燥,燥邪容易侵犯人体,如若侵犯肺部、鼻部、咽部则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鼻燥,侵犯皮肤则表现为皮肤干燥。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燥邪还能入里,伤及大肠而发生便秘,这些情况统称为秋燥,发病时间多集中在入秋后的9~11月。如果在秋季出现上述症状,并排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等病,即可诊断为秋燥。
秋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如果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多见于我国南方的初秋;而在北方,初秋凉意已浓,燥易与寒凉结合成凉燥,因而凉燥多见。到了深秋,天气转凉,无论南方北方则均已凉燥为主。
, http://www.100md.com(主治医师 徐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