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背后的故事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其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近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朱晓新,首席研究员姜廷良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过程。
![]() |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其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近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朱晓新、首席研究员姜廷良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过程。
图为媒体见面会现场,右一为姜廷良,右二为朱晓新。 孙百香/摄
与屠呦呦共事几十年的中药研究所前所长姜廷良,1960年来到中药所工作,用他的话说,“屠呦呦比我来的还早很多”。“在进行抗疟研究前,她做过中药炮制、中药品种分析、中药化学制剂等工作。”之所以会选择屠呦呦承担抗疟研究项目,姜延良说:“是当时领导决定的,看中的是她的科研能力,认为她有能力承担这个任务。”
胡椒与青蒿的PK
“当然,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姜廷良回忆,在接到任务后,屠呦呦首先翻阅了大量历代文献资料,并向许多中医请教,从中积累探索。在此基础上筛选了几百种药物,最终确定了几种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除了青蒿外,当时另一个发现是,胡椒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接近90%,但随后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理想。青蒿虽然曾经出现过60%的抑制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01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