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咨询的六个误解
怕丢人 读心术 纯聊天 都催眠 一次好 去医院 对心理咨询的六个误解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说起“心理咨询”,一方面有人觉得它很神秘、离生活很远而对其浮想联翩,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它就跟算命一样不科学,对其嗤之以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不甚了解,甚至误会极深,以下就是几个常见的民众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误解一:脑袋有问题
这是对心理咨询最常见的误解。袁勇贵说,当我们说“心理咨询”时,要分清两个概念,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针对的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病人,如患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的病人。但是“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正常人,就是你、我、他。只要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婚恋、人际交往、个人成长等方面遇到困惑、难题时(即一般心理问题,如因家庭纠纷、就业迷茫、个性冲动等引起的内心矛盾),自己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缓解情绪,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其实,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去做心理咨询并不代表你“不正常”、“思想有问题”,也并不“丢人”、“软弱”。相反,现在很多思想进步、开放的人已经毫无顾虑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来促进个人成长。
, 百拇医药
误解二:一眼看穿我
几乎每个心理咨询师或学心理学的人,都被问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你是不是看一眼就知道我在想什么?实际上,心理咨询师并非“读心神探”,不可能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知道你的所思所想。
袁勇贵说,由于心理咨询师接受过系统而科学的知识、技能培训,他们了解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加之长期咨询实践累积的经验,心理咨询师确实有更良好的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对人的情绪和语言透露出的心理状态更敏感,而这些都是基于客观、全面的材料才能作出判断的,并不能说“一眼看穿”而把问题简单化、神秘化。
误解三: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表面上看,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面对面谈话,但这个聊天过程并不是随意、漫无目的、“张嘴就来”的。
, 百拇医药
相比于家人劝解、朋友安慰、领导教育,心理咨询师的“聊天”更专业也更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初次接触来访者时,首先会询问来访者的主要困惑,再了解他的一般情况(如家庭、工作、生活、学业、人际等等)。对来访者有了大概印象以后,针对某些人,咨询师还会使用一些量表、测评来评估来访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初步诊断,然后制定咨询或治疗方案,而每一次的咨询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要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的。
“咨询师并不是人人都能做。”袁勇贵说,“他们首先要有深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为了和各行各业的来访者建立关系,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此外还要熟悉各种心理干预技术,同时还必须有更强大的内心、健全的人格,能通过自我疏导以更好地接受别人的‘心理垃圾’。”
误解四:每个人都要催眠
其实,催眠是众多心理咨询技术中的一种,它是通过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催眠对象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被催眠者达到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恰当地使用催眠可以起到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乐观积极心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但心理咨询过程中,并不都会用到催眠。是否使用催眠来帮助患者,需要看来访者是什么心理问题、是否有受暗示强的人格特点、咨询师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等来综合判断。目前国内具有“资格认证”的催眠师,主要是来自国外专业咨询组织统一培训和发放资格证,能力良莠不齐,效果众说纷纭,所以大家不能迷信催眠。
误解五:聊一次就会好
多数前来咨询的人都已内心痛苦许久,实在承受不了,希望心理咨询师能给自己一剂灵丹妙药,期待聊完一次后问题就能解决,心情就会舒畅。然而,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神仙,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尊重客观的规律。
袁勇贵说,多数心理问题并不能在一次咨询中得到解决。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心理咨询的疗程一般为两个月到半年不等,长的甚至几年或十几年。来访者必须意识到,一个人想法和行为习惯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效果是缓慢进展的。来访者要遵循治疗师的治疗方案,不能稍微感觉好了一点或者第一次感觉没有效果,就不再去咨询。
误解六:必须去医院精神科
精神病人需要心理治疗时,必须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或专门的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如果只是一般心理问题,除了精神科门诊,人们还可以到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或私人开业的心理工作室寻求专业帮助。
需要提醒的是,当出现自觉较为严重的心理、精神问题时,首先要到医院相关科室做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重症的精神病需要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治疗,不能只靠单纯的心理咨询,若治疗不当,很容易延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http://www.100md.com(欧阳云霜)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说起“心理咨询”,一方面有人觉得它很神秘、离生活很远而对其浮想联翩,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它就跟算命一样不科学,对其嗤之以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不甚了解,甚至误会极深,以下就是几个常见的民众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误解一:脑袋有问题
这是对心理咨询最常见的误解。袁勇贵说,当我们说“心理咨询”时,要分清两个概念,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针对的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病人,如患精神分裂、抑郁症、焦虑症的病人。但是“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正常人,就是你、我、他。只要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婚恋、人际交往、个人成长等方面遇到困惑、难题时(即一般心理问题,如因家庭纠纷、就业迷茫、个性冲动等引起的内心矛盾),自己不能很好地调整心态、缓解情绪,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其实,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去做心理咨询并不代表你“不正常”、“思想有问题”,也并不“丢人”、“软弱”。相反,现在很多思想进步、开放的人已经毫无顾虑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来促进个人成长。
, 百拇医药
误解二:一眼看穿我
几乎每个心理咨询师或学心理学的人,都被问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你是不是看一眼就知道我在想什么?实际上,心理咨询师并非“读心神探”,不可能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知道你的所思所想。
袁勇贵说,由于心理咨询师接受过系统而科学的知识、技能培训,他们了解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加之长期咨询实践累积的经验,心理咨询师确实有更良好的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对人的情绪和语言透露出的心理状态更敏感,而这些都是基于客观、全面的材料才能作出判断的,并不能说“一眼看穿”而把问题简单化、神秘化。
误解三:心理咨询就是聊天
表面上看,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面对面谈话,但这个聊天过程并不是随意、漫无目的、“张嘴就来”的。
, 百拇医药
相比于家人劝解、朋友安慰、领导教育,心理咨询师的“聊天”更专业也更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初次接触来访者时,首先会询问来访者的主要困惑,再了解他的一般情况(如家庭、工作、生活、学业、人际等等)。对来访者有了大概印象以后,针对某些人,咨询师还会使用一些量表、测评来评估来访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并初步诊断,然后制定咨询或治疗方案,而每一次的咨询都是有目的的,都是要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的。
“咨询师并不是人人都能做。”袁勇贵说,“他们首先要有深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为了和各行各业的来访者建立关系,其他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此外还要熟悉各种心理干预技术,同时还必须有更强大的内心、健全的人格,能通过自我疏导以更好地接受别人的‘心理垃圾’。”
误解四:每个人都要催眠
其实,催眠是众多心理咨询技术中的一种,它是通过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催眠对象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被催眠者达到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恰当地使用催眠可以起到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乐观积极心态的作用。
, 百拇医药
但心理咨询过程中,并不都会用到催眠。是否使用催眠来帮助患者,需要看来访者是什么心理问题、是否有受暗示强的人格特点、咨询师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等来综合判断。目前国内具有“资格认证”的催眠师,主要是来自国外专业咨询组织统一培训和发放资格证,能力良莠不齐,效果众说纷纭,所以大家不能迷信催眠。
误解五:聊一次就会好
多数前来咨询的人都已内心痛苦许久,实在承受不了,希望心理咨询师能给自己一剂灵丹妙药,期待聊完一次后问题就能解决,心情就会舒畅。然而,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神仙,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尊重客观的规律。
袁勇贵说,多数心理问题并不能在一次咨询中得到解决。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心理咨询的疗程一般为两个月到半年不等,长的甚至几年或十几年。来访者必须意识到,一个人想法和行为习惯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效果是缓慢进展的。来访者要遵循治疗师的治疗方案,不能稍微感觉好了一点或者第一次感觉没有效果,就不再去咨询。
误解六:必须去医院精神科
精神病人需要心理治疗时,必须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或专门的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如果只是一般心理问题,除了精神科门诊,人们还可以到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或私人开业的心理工作室寻求专业帮助。
需要提醒的是,当出现自觉较为严重的心理、精神问题时,首先要到医院相关科室做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重症的精神病需要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治疗,不能只靠单纯的心理咨询,若治疗不当,很容易延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http://www.100md.com(欧阳云霜)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