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来临这些疾病要谨防
■ 医师讲堂
今天是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我们就先来说说关于“小寒”的健康话题吧!
“大寒小寒,滴水成冰”、“小寒鱼塘冰封严, 大雪纷飞不稀罕”……在我国多数地区,都有关于小寒的民谚,无论何种说法,无外乎一个“冷”字。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23个节气,它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开始。受地形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小寒前后的气候将变得尤为寒冷干燥,并将直接导致包括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高发。如何做好严寒时节的疾病预防工作?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相关专家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呼吸道疾病:控制湿度很必要 “每年小寒期间感冒、气管炎、肺炎、 肺气肿等病人都会大幅增加,一般会比平时高出20%—30%左右。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建清介绍,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冷暖变化较大,温差明显,加之供暖等造成室内外温度冷热不均,极易引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
赵建清表示,干燥的环境对呼吸道非常不利,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感染,同时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急性加重。 因此, 外出前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出门前可多备衣服, 以便随时增减;做好室内湿度调节,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室内最佳温度应在20℃左右,最高不宜超过25℃,温度过高可选择加湿器或泼水、晾湿毛巾和衣物等方法加以调节;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应佩戴口罩,减少和避免冷空气的刺激;长跑、登高、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可帮助人们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耐寒能力,可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但锻炼时间不宜太早,同时做好防寒保暖;饮食应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为主,避免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赵建清特别提醒,呼吸道疾病要注意及早治疗,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切勿乱服药。
胃肠道疾病:饮食保暖需注意 寒冷季节, 人体消化功能下降,受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加之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 极易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这就造成了各种肠胃道疾病,尤其是腹泻、胃病的增加。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董利平指出,秋冬季腹泻主要有急性感染性腹泻和轮状病毒所致的婴幼儿腹泻两种。前者多由菌痢、食物中毒、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引起,后者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宝宝。
对于如何预防,董利平指出了防止腹部受凉的必要性。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要保持规律进食,维护胃酸分泌的节律;胃病患者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腌制食物及糯食,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嗳气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病人,出现不适后可适当用一些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加以控制,以免病情加重。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婴幼儿尤其要加强防护,应及时关注气候冷暖变化增减衣物,适当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心脑血管疾病:情绪起伏不可取 作为目前中老年人群的常见多发病,心脑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冬季严寒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 心脏血管负担加大,血压易升高, 因此在小寒节气里,患中风、高血压的病人往往会随之增多。 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一定要避免着凉,重视对高血压等原发疾病的治疗。 ”董利平强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坚持服用治疗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等,不要喝凉水和吃冰冷、辛辣、盐分过高的食物;要注意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先兆症状,一旦出现意外,及时做好家庭急救和护理;平时应积极锻炼,保持乐观情绪, 切勿情绪激动或情绪起伏过大,锻炼时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锻炼时间最好在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避免机体突然受寒而发病。 同时,还要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诱发心脑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此外,专家指出,严冬季节同样也是过敏性鼻炎、糖尿病和抑郁症等疾病的高发期,相应人群应有针对性做好防护措施,一旦身体或心理出现不适,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