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透邪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
透邪法贵在汗和泄,透邪多用味辛质轻气薄之品,发热以透散为要,汗法和泄法,邪遏少阳膜原,辛开分消透邪,邪恋气分,战汗透邪,热入营分,透热转气,热入血分,凉血透邪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发热主要是气机郁遏、阳气内郁所致,务必注意发散。邪气外束,肌表闭塞,阳郁发热,治当发表散火。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外感高热是邪热内郁,或郁于卫阳,或郁于气分,不可过于寒凉和妄用冷敷,寒凉过甚和冷敷易使汗孔闭塞而闭门留寇,邪气内入,导致发热更甚,变生它病。临证常以薄荷、荆芥各30克,煎水乘热擦洗皮肤,以宣发透邪,冀汗出热解。
清代医家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温病的经验,立足祛邪,提出透邪法,后经吴鞠通等发挥,成为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
透邪法贵在汗和泄
汗法和泄法是给邪以出路,使邪气由表而出、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排出。
对于治法而言,透、泄法是使邪气不郁滞,发散透出。《素问》云:“从外之内者,治其外。”温病是外感温热毒邪所致,故治当祛邪于外,《黄帝内经》提出了汗、泄法。《素问·热论》指出:“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已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其实者,散而泻之。”“通藏脉”是活动气血、解除瘀滞,所谓“结者散之”。“可汗而已”是指开泄肌腠、发汗祛邪;“可泄而已”是指邪气入里后,当宣畅气机、排泄邪气。
叶天士把祛邪作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着眼于透、泄,提出透邪法,《温热论》指出:“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在卫汗之可也……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若其邪始终在气分,可冀其战汗透邪”;入血而发斑疹,“急急透斑为要”。吴鞠通继承此说,在《温病条辨》中强调:“温病亦喜汗解”,“妙在导邪外出”。渗湿于热下是泄法,使邪从下而出。可见,透邪法包括了汗法和泄法,是给邪以出路,通过开泄腠理、宣畅气机、疏通孔窍,使邪气由表而出、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排出。
透邪多用味辛质轻气薄之品
透邪宜多用质轻气薄势浮之品,以宣布正气,扬散郁滞,透热外出,所谓“轻可去实”。
辛味发散,开腠理以发汗,行气血而散郁滞,行津液以润燥,故透邪多用辛味之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因其轻而扬之”,“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故透邪宜多用质轻气薄势浮之品,以宣布正气,扬散郁滞,透热外出,所谓“轻可去实”。《温热经纬》云:“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挠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反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窒滞自通。”
芳香药性走窜,能散瘀滞,开闭结,通毛窍,辟秽浊,搜剔经脉之邪,有利于透邪。尤其是湿温和邪气入里损伤藏腑而生痰湿、秽浊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620 字符。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外感高热是邪热内郁,或郁于卫阳,或郁于气分,不可过于寒凉和妄用冷敷,寒凉过甚和冷敷易使汗孔闭塞而闭门留寇,邪气内入,导致发热更甚,变生它病。临证常以薄荷、荆芥各30克,煎水乘热擦洗皮肤,以宣发透邪,冀汗出热解。
清代医家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温病的经验,立足祛邪,提出透邪法,后经吴鞠通等发挥,成为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
透邪法贵在汗和泄
汗法和泄法是给邪以出路,使邪气由表而出、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排出。
对于治法而言,透、泄法是使邪气不郁滞,发散透出。《素问》云:“从外之内者,治其外。”温病是外感温热毒邪所致,故治当祛邪于外,《黄帝内经》提出了汗、泄法。《素问·热论》指出:“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已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其实者,散而泻之。”“通藏脉”是活动气血、解除瘀滞,所谓“结者散之”。“可汗而已”是指开泄肌腠、发汗祛邪;“可泄而已”是指邪气入里后,当宣畅气机、排泄邪气。
叶天士把祛邪作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着眼于透、泄,提出透邪法,《温热论》指出:“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在卫汗之可也……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若其邪始终在气分,可冀其战汗透邪”;入血而发斑疹,“急急透斑为要”。吴鞠通继承此说,在《温病条辨》中强调:“温病亦喜汗解”,“妙在导邪外出”。渗湿于热下是泄法,使邪从下而出。可见,透邪法包括了汗法和泄法,是给邪以出路,通过开泄腠理、宣畅气机、疏通孔窍,使邪气由表而出、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排出。
透邪多用味辛质轻气薄之品
透邪宜多用质轻气薄势浮之品,以宣布正气,扬散郁滞,透热外出,所谓“轻可去实”。
辛味发散,开腠理以发汗,行气血而散郁滞,行津液以润燥,故透邪多用辛味之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因其轻而扬之”,“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故透邪宜多用质轻气薄势浮之品,以宣布正气,扬散郁滞,透热外出,所谓“轻可去实”。《温热经纬》云:“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挠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反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窒滞自通。”
芳香药性走窜,能散瘀滞,开闭结,通毛窍,辟秽浊,搜剔经脉之邪,有利于透邪。尤其是湿温和邪气入里损伤藏腑而生痰湿、秽浊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6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