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感教学与数学学习品质培养的探究
当第三个公式出现时,学生竟惊呼起来:“有这样的数学关系!”他接着向学生指出,这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和谐美好的数学关系,体现了数学世界的美妙韵律,然后他清晰而巧妙地证明了这些公式,引得学生赞叹不已。
三、数学学习焦虑与情感教学
1、情绪
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短时的情感反应,情绪的许多表现确实在影响着数学学习中实际的内部理解和外部操作行为。如学生受到鼓励,则情绪上精神振奋,好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冒出来,遇到困难并在一段时间里无法解决,则会情绪紧张,手足无措。
在对情绪的研究中,不良情绪是一个重点,其中又多集中于对焦虑情绪的分类和分析。焦虑就是指害怕、焦急、担心和优虑感与无助感。综合一系列对焦虑研究的看法,数学焦虑可以分解成数值焦虑、抽象焦虑等与数学内容有关的焦虑和观察焦虑、练习焦虑、解题焦虑和考试焦虑等有关学习过程的焦虑。
数值焦虑的表现是指对出现数量及其关系的情境产生紧张、害怕、退却等情绪;抽象焦虑则是遇到字母、符号、式子、几何证明、公式推导等抽象问题的情境时所产生的情绪上的焦虑;观察焦虑发生在看别人解题、回答或听课时,甚至坐在教室里等待数学教师来上数学课时;练习焦虑出现在要求自己进行数学练习、操作等情境下,对做常规练习感到讨厌、烦躁;解题焦虑是在问题求解过程中进行笔算、心算时产生的焦虑情绪;考试焦虑则是表现在有关考试的情境中,如考前的准备、参加考试过程中甚至考试前几分钟或考试一开始时发生的情绪不正确,通常也称之为“晕场”,也可能表现在考试结束后,或在等待考试成绩时,出现焦急、担心等情绪。
焦虑的产生大多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差有关,也与学生的信念、态度、实际的成绩有关,与数学学科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态度也有关系。
2、拟人比喻策略
拟人比喻策略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用拟人化口吻比喻有关数学教学内容,使之具有情感色彩,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数学教学内容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见物不见人,往往缺乏人的情感,在学习有关知识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更易引起兴趣,却不妨将某些客观现象作拟人化比喻,这样,一些数学教学内容也就在人格化的讲解中被赋予了“情感”。江苏省建湖上冈中学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映射”概念时,针对该概念抽象难懂,历来是代数教学中的难点这一情况,采用拟人化手法,他说:发给集合A中每一个元素一只手电筒,让其“随意”照射集合B中的元素,被集合A中的元素a“照亮”的集合B中的元素b,称为a的象(a则称为b的原象),至于B中没有被照亮的元素则称为“闲元素”,这样一来,正如那位教师所说:“引‘生活之水’,借‘照射’喻‘映射’,一个‘随意’,一个‘闲’,诙谐生动,使‘映射’概念跃然眼前,形神俱备,难点攻克,自不待言”。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策略尤为有效。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帮助学生分析焦虑的真正内容和根源,使用暗示技术,鼓励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结合拟人比喻策略,加强情感教学,做好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的预防和消除工作。
四、数学学习观与情感教学
1、 观念
所谓观念,主要是指个人对一类事物所持有的基本的、总体的认识。在这里指学生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总的看法,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观念常分为三类:数学观、学习观、关于自身的观念。
(1)数学观
新课标理念的数学观是: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等等。
但是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持有一些不良的数学观念如:数学就是一大套法则和定理,它们是一种规定,缺乏实在意义,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很少有联系;数学很重要,但它是以规定法则为基础的,必须按照法则去做,因此很难学;有的学生则觉得,数学课堂上所教的,是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而生活中要用的是课堂上不教的,所以数学很神秘;小学生会认为数学就是计算;中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推导;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会认为数学就是证明。
这样的数学观会对学生数学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吗?当然不会。
(2)数学学习观
新课标理念的学习观是: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成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但是经常会发现如下一些关于数学学习的看法。学习数学,就是要老师教,我们学,老师讲,我们听,老师举例子,我们照着做;学数学主要靠记忆和模仿,记住一大套规定的法则和算法,并按例题的步骤去做;学数学只能老老实实地一步步推导,不能利用观察、实验、猜测等方法,因为数学是最严密的;只有极聪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一般学生是弄不懂数学是怎么回事,只能靠死记和机械地应用;每个数学题的条件不会少,也不可能多,否则题目就错了。
这些看似可笑的看法涉及了教学方法、学习形式、数学问题的性质,解题的成功与失败等,反映了学生对课堂内外数学学习的基本观念。这些不良观念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肯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关于自身的观念
关于自身的观念是指学生个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信心、自我分析和自我效能等。
自信心是指学生个人对于自己数学能力强弱以及能否学好数学的信念。关于自信心,教师们都能觉察,我们就不做过多讨论了。
自我分析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好、差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启我评价会起一种学习定向的作用,引导学生朝某一方面努力。如将自己学得好归功于努力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强调努力下功夫,乐于做难题,强调理解;将学得好的原因视为自己能力强的学生,对取得高分更感兴趣,却不是去强调理解,也不太注重实实在在的努力,而且,学得不好的学生,如果认为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则表现出缺少学习的韧性和坚持,只要有可能就逃避解难题。, 百拇医药(徐斌)
三、数学学习焦虑与情感教学
1、情绪
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短时的情感反应,情绪的许多表现确实在影响着数学学习中实际的内部理解和外部操作行为。如学生受到鼓励,则情绪上精神振奋,好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冒出来,遇到困难并在一段时间里无法解决,则会情绪紧张,手足无措。
在对情绪的研究中,不良情绪是一个重点,其中又多集中于对焦虑情绪的分类和分析。焦虑就是指害怕、焦急、担心和优虑感与无助感。综合一系列对焦虑研究的看法,数学焦虑可以分解成数值焦虑、抽象焦虑等与数学内容有关的焦虑和观察焦虑、练习焦虑、解题焦虑和考试焦虑等有关学习过程的焦虑。
数值焦虑的表现是指对出现数量及其关系的情境产生紧张、害怕、退却等情绪;抽象焦虑则是遇到字母、符号、式子、几何证明、公式推导等抽象问题的情境时所产生的情绪上的焦虑;观察焦虑发生在看别人解题、回答或听课时,甚至坐在教室里等待数学教师来上数学课时;练习焦虑出现在要求自己进行数学练习、操作等情境下,对做常规练习感到讨厌、烦躁;解题焦虑是在问题求解过程中进行笔算、心算时产生的焦虑情绪;考试焦虑则是表现在有关考试的情境中,如考前的准备、参加考试过程中甚至考试前几分钟或考试一开始时发生的情绪不正确,通常也称之为“晕场”,也可能表现在考试结束后,或在等待考试成绩时,出现焦急、担心等情绪。
焦虑的产生大多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差有关,也与学生的信念、态度、实际的成绩有关,与数学学科的内容、教师的教法、态度也有关系。
2、拟人比喻策略
拟人比喻策略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用拟人化口吻比喻有关数学教学内容,使之具有情感色彩,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数学教学内容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见物不见人,往往缺乏人的情感,在学习有关知识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更易引起兴趣,却不妨将某些客观现象作拟人化比喻,这样,一些数学教学内容也就在人格化的讲解中被赋予了“情感”。江苏省建湖上冈中学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映射”概念时,针对该概念抽象难懂,历来是代数教学中的难点这一情况,采用拟人化手法,他说:发给集合A中每一个元素一只手电筒,让其“随意”照射集合B中的元素,被集合A中的元素a“照亮”的集合B中的元素b,称为a的象(a则称为b的原象),至于B中没有被照亮的元素则称为“闲元素”,这样一来,正如那位教师所说:“引‘生活之水’,借‘照射’喻‘映射’,一个‘随意’,一个‘闲’,诙谐生动,使‘映射’概念跃然眼前,形神俱备,难点攻克,自不待言”。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策略尤为有效。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帮助学生分析焦虑的真正内容和根源,使用暗示技术,鼓励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结合拟人比喻策略,加强情感教学,做好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的预防和消除工作。
四、数学学习观与情感教学
1、 观念
所谓观念,主要是指个人对一类事物所持有的基本的、总体的认识。在这里指学生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总的看法,对于数学学习来说,观念常分为三类:数学观、学习观、关于自身的观念。
(1)数学观
新课标理念的数学观是: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等等。
但是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持有一些不良的数学观念如:数学就是一大套法则和定理,它们是一种规定,缺乏实在意义,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很少有联系;数学很重要,但它是以规定法则为基础的,必须按照法则去做,因此很难学;有的学生则觉得,数学课堂上所教的,是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而生活中要用的是课堂上不教的,所以数学很神秘;小学生会认为数学就是计算;中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推导;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会认为数学就是证明。
这样的数学观会对学生数学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吗?当然不会。
(2)数学学习观
新课标理念的学习观是: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成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但是经常会发现如下一些关于数学学习的看法。学习数学,就是要老师教,我们学,老师讲,我们听,老师举例子,我们照着做;学数学主要靠记忆和模仿,记住一大套规定的法则和算法,并按例题的步骤去做;学数学只能老老实实地一步步推导,不能利用观察、实验、猜测等方法,因为数学是最严密的;只有极聪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一般学生是弄不懂数学是怎么回事,只能靠死记和机械地应用;每个数学题的条件不会少,也不可能多,否则题目就错了。
这些看似可笑的看法涉及了教学方法、学习形式、数学问题的性质,解题的成功与失败等,反映了学生对课堂内外数学学习的基本观念。这些不良观念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肯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关于自身的观念
关于自身的观念是指学生个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信心、自我分析和自我效能等。
自信心是指学生个人对于自己数学能力强弱以及能否学好数学的信念。关于自信心,教师们都能觉察,我们就不做过多讨论了。
自我分析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好、差的原因分析。学生的启我评价会起一种学习定向的作用,引导学生朝某一方面努力。如将自己学得好归功于努力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强调努力下功夫,乐于做难题,强调理解;将学得好的原因视为自己能力强的学生,对取得高分更感兴趣,却不是去强调理解,也不太注重实实在在的努力,而且,学得不好的学生,如果认为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则表现出缺少学习的韧性和坚持,只要有可能就逃避解难题。, 百拇医药(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