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方证释义与临证心悟
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右滑左弦。
此方包涵了试验中与“清”“透”“利”“调”“和”相关的诸多药效作用,使“和解法”的科学内涵和挖掘中医药综合生物效应的治疗优势相结合,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
蒿芩清胆汤源于《通俗伤寒论》,为清代俞根初之名著。俞根初,名肇源,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俞氏为临床实践家,著述不多,《通俗伤寒论》是其唯一的传世之作。此书自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经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数代校勘编修初订增补,今又连建伟三订,使其内容得到进一步阐发和充实,系统地反映了俞氏一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成就。
《通俗伤寒论》全书以伤寒为中心,统论一切外感热病的因证脉治,师古而不泥,疏而不漏,翔实可信,切合实用,后人称誉为“酌古研今,通变宜俗”的佳作。俞氏学术思想又受温病学派的影响,融古汇今,知常达变,博采众长,参以己意,在清代伤寒学派中,消除寒、温之疆界,熔伤寒、温病为一炉,为统一中医外感病学的先行者。蒿芩清胆汤是其“六经方药”和解剂之名方。笔者传承绍派伤寒,诠释经典名方,临证心悟良多,阐述如下。
方证释义
蒿芩清胆汤与《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同治邪在少阳证。蒿芩清胆汤方证病机为湿遏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胆热偏重犯胃,液郁为痰,胃失和降,出现“三焦湿热,胆热痰阻”的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胁痛,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脘痞、烦渴、小便黄少、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之湿热痰浊之象,故立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法,俞氏列和解剂,设蒿芩清胆汤之方。
本方针对少阳热重、湿热痰浊中阻之证,故在组方上仅保留了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半夏、甘草,以青蒿伍黄芩共清解少阳胆热为主,复用温胆汤(以枳壳易枳实,赤苓易茯苓)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碧玉散清利湿热,导邪下行,说明蒿芩清胆汤实为小柴胡汤、温胆汤、碧玉散相合化裁而成。何秀山谓:“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62 字符。
此方包涵了试验中与“清”“透”“利”“调”“和”相关的诸多药效作用,使“和解法”的科学内涵和挖掘中医药综合生物效应的治疗优势相结合,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
蒿芩清胆汤源于《通俗伤寒论》,为清代俞根初之名著。俞根初,名肇源,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俞氏为临床实践家,著述不多,《通俗伤寒论》是其唯一的传世之作。此书自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经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数代校勘编修初订增补,今又连建伟三订,使其内容得到进一步阐发和充实,系统地反映了俞氏一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成就。
《通俗伤寒论》全书以伤寒为中心,统论一切外感热病的因证脉治,师古而不泥,疏而不漏,翔实可信,切合实用,后人称誉为“酌古研今,通变宜俗”的佳作。俞氏学术思想又受温病学派的影响,融古汇今,知常达变,博采众长,参以己意,在清代伤寒学派中,消除寒、温之疆界,熔伤寒、温病为一炉,为统一中医外感病学的先行者。蒿芩清胆汤是其“六经方药”和解剂之名方。笔者传承绍派伤寒,诠释经典名方,临证心悟良多,阐述如下。
方证释义
蒿芩清胆汤与《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同治邪在少阳证。蒿芩清胆汤方证病机为湿遏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胆热偏重犯胃,液郁为痰,胃失和降,出现“三焦湿热,胆热痰阻”的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胁痛,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脘痞、烦渴、小便黄少、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之湿热痰浊之象,故立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法,俞氏列和解剂,设蒿芩清胆汤之方。
本方针对少阳热重、湿热痰浊中阻之证,故在组方上仅保留了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半夏、甘草,以青蒿伍黄芩共清解少阳胆热为主,复用温胆汤(以枳壳易枳实,赤苓易茯苓)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碧玉散清利湿热,导邪下行,说明蒿芩清胆汤实为小柴胡汤、温胆汤、碧玉散相合化裁而成。何秀山谓:“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以行腠理。若受湿遏热郁,则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故以蒿、芩、竹茹为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