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滋阴清热 润燥泻火 利尿下水
石恩骏《本经》发微释百药
石恩骏《本经》发微释百药
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经》)
《本草通玄》谓“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本草经疏》亦谓其“泄泻脾弱,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余谓知母微苦微寒,可补阴气之不足。大凡苦寒药,伐削阳气外,必耗阴液也。况且凡使知母,欲其引经上行或调中,必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知母药性必不至大苦寒者,以为知母苦寒而但能退热,此乃对知母药性之认识不足也。
除阳明胃家实热、太阴肺家实火
《伤寒论》白虎汤清热生津,治伤寒温病大热伤津,面赤恶热,大汗出,烦渴引饮,口干舌燥,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者;《温病条辨》化斑汤治温热胃火旺而血热炽盛,神昏谵语发斑;《济生方》二母汤(知母、贝母、杏仁、葶苈、半夏、秦艽、橘红、炙甘草)治肺痨实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46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本经》)
《本草通玄》谓“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本草经疏》亦谓其“泄泻脾弱,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余谓知母微苦微寒,可补阴气之不足。大凡苦寒药,伐削阳气外,必耗阴液也。况且凡使知母,欲其引经上行或调中,必用酒浸焙干,下行则用盐水润焙。知母药性必不至大苦寒者,以为知母苦寒而但能退热,此乃对知母药性之认识不足也。
除阳明胃家实热、太阴肺家实火
《伤寒论》白虎汤清热生津,治伤寒温病大热伤津,面赤恶热,大汗出,烦渴引饮,口干舌燥,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者;《温病条辨》化斑汤治温热胃火旺而血热炽盛,神昏谵语发斑;《济生方》二母汤(知母、贝母、杏仁、葶苈、半夏、秦艽、橘红、炙甘草)治肺痨实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946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0.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