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要因人而异
立秋过后,北京、河北、东北一带流行“贴秋膘”一说。即在立秋这一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瘦了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但实际上,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都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不过,“贴秋膘”也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因为秋后还有一伏,“秋老虎”还要发威,过早“贴秋膘”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白露过后再进补
经过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贴秋膘”有益于体力恢复。但若进补过多,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容易导致肥胖。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这时人的脾胃功能不是很好,如果马上“贴秋膘”,也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白露”节气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气温日趋下降,此时进补最为适宜。
胃火旺盛者:先清胃火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人进补前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一些苦瓜、黄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脾虚患者:适当健脾和胃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红豆、小米等。
老年人及儿童:注意消食和胃
这类人群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就称山楂可“煮汁服,止水痢”,“治疮痒”,“治腰痛”,“消食积,补脾,治小肠气,发小儿疮疹”等。中药里的“焦三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中,就有一味是山楂。保和丸、山楂丸等用于消食导滞的中成药,山楂也是重要原料。
(曹元成)
白露过后再进补
经过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贴秋膘”有益于体力恢复。但若进补过多,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容易导致肥胖。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这时人的脾胃功能不是很好,如果马上“贴秋膘”,也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所以,在早秋进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白露”节气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气温日趋下降,此时进补最为适宜。
胃火旺盛者:先清胃火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人进补前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一些苦瓜、黄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脾虚患者:适当健脾和胃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红豆、小米等。
老年人及儿童:注意消食和胃
这类人群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就称山楂可“煮汁服,止水痢”,“治疮痒”,“治腰痛”,“消食积,补脾,治小肠气,发小儿疮疹”等。中药里的“焦三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中,就有一味是山楂。保和丸、山楂丸等用于消食导滞的中成药,山楂也是重要原料。
(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