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读 多问 善思
近期,国医大师唐祖宣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修高峰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会议由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院长在线联合主办,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承办,广东一方制药协办,并得到了上海凯宝药业、华芝泰药业的支持。兹将专家观点体会摘编如下。
我学医的过程,就是苦读、多问、勤读和善思,也成了我读书的座右铭。多读书、勤读书是我的主要学习经验。再就是多写,眼看千遍,不如手作一遍,我经常做笔记、摘要、心得体会,要写好病历,每有想法都记在书上。
师从名医 刻苦钻研
我的老师周连三对张仲景善医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温阳法,我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周连三经常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古训教育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就要下功夫熟读仲景《伤寒》《金匮》等。我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勤奋苦读,背会了《药性赋》《汤头歌诀》《伤寒论》《金匮要略》,又学习《儒门事亲》《丹溪心法》《脾胃论》等著作,以及西医的基本知识。
, 百拇医药
周连三是当地出了名的经方派,他治学严谨,教徒不但注重医典经方,还注重临床实践。我每诊一病,老师总放手而不放眼,每布一方,老师必细心复诊,对所布药味逐一斟酌,这使我在临床上进步很快。后来,我参加河南省中医学徒考试,十八门课都通过。
精研脱疽 首发论文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众多的脱疽病人,周连三的诊室门前挂起了“中医内科”“脱疽专科”的牌子,我们师徒二人承担起了脱疽的治疗和研究任务。
1965年初春,我开始收集整理老师的临床病历,对他擅长治疗的疑难病脱疽则更加留意。通过潜心学习,我知道了脱疽属周围血管病范畴,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坏疽等周围血管病名。
两个月后,我将撰写的《茯苓四逆汤的运用经验》一文,在《中医杂志》第一期发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地患者纷纷慕名而来,“河南邓县中医院能治脉管炎”的消息开始在社会上越传越远。
, 百拇医药
1965年,我又在第九期《中医杂志》发表了《治疗脱疽的经验体会》的文章,引起了中医学术界的重视,坚定了我继承老师学术经验的勇气和信心。我把周连三的学术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撰写的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等杂志发表。50余年来,我先后在国家级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临床辨析 分型组方
1969年5月,周连三去世后,我担负起了脱疽科科主任的重任。
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分类治疗的效果高于传统的一人一方的方药。阳虚型的病人采用温经散寒、益气通络的治疗方法;热毒型的病人采用清热解毒、化湿行痹的治疗方法;气虚血瘀型的病人采用益气固正、补阴活络的治疗方法;阴阳俱虚型的病人采用益气养阴、补阳活络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极易推广应用,并且每个类型又固定了方剂。这些方药经过不断筛选,剂量经过不断增减,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治疗效果明显。同时,经过我在临床的科研观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红斑性肢痛症、糖尿病坏疽、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雷诺氏病、栓塞性坏疽也都有了明确的诊断推理和治疗方案。
, 百拇医药
受命攻关 突破疑难
1978年,经河南省卫生厅专家对邓县中医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进行考察后,认定我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开拓了新领域,获得了新突破。于是,将温阳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课题下达给医院,我被指令担任课题负责人。
在进行“温阳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科研项目中,我把传统中医和现代检验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微循环检测仪、血液流变检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仪器的使用,融入传统中医药科研命题中。把现代的科学检测结果同中医的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对照和甄别,对中医的固定方剂,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从而使中医真正做到辨证施治。
临床观察和临床检测数据表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病机为阳虚和血瘀,于是,我根据“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的原则,提出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在临床研究中,我发现炮附片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功,可温阳气,散阴寒;黄芪有利水消肿、托毒之功,可利阴水,泄大邪,能活血生血,取其气行则血行之意。二者为新拟的处方中必用之品,而且量宜大,方能显出较好的疗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作用,并具有扩张毛细血管,阻碍血液凝固的功能,故方中加用水蛭以破血逐瘀。
依据上述原理,我以中医辨证施治作基础,研制、筛选出了“通脉一号”方剂。按国家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97.7%。该成果先后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拨款100多万元建制剂室,为新药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我研制的“静脉通冲剂”问世。
经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理、毒理,药学专家的多次测试,河南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对此药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疗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上报原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后,将该剂定名为“脉络通颗粒”,进行二期临床观察。同时,还指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5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 百拇医药
1998年7月,历经8年反复临床试验的“脉络通颗粒”,获得了原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
传道授业 惠及后人
50年的临床实践,我认识到著书立说是传道授业的最佳途径,而临床带徒则是授业的必由之路。从跟师带徒,到读经典做临床,都极严极慎,我先后带徒40余人,其中副主任医师8名,主任医师3名。
为了抢救和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的学术经验,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两批带徒4人。同时,我还在全市培训和带教学生2000余人次,到各乡(镇)卫生院授课400余场,听课人数达3000余人次。, http://www.100md.com(国医大师 唐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