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实践通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从解决温饱问题向小康社会迈进,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加强烈。“十三五”规划明确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航在路上。然而,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仍呈现明显的倒金字塔结构,大量患者涌入医疗资源更加集中丰富的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则因医疗资源的短缺难以吸引患者。
两大转移
无论是政府力推的分级诊疗政策,还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手段,政策上和技术上的创新,都是为了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从今年各方传出的信息可以看到,国家整体层面对“人人健康”极为看重,那么,“健康中国”的重点在于什么?笔者个人的理解是,重点包含两大转移:
1.以经济发展为目标转移为以健康改善为目标。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建设,GDP增长和解决贫困问题。经济发展初期的重点在于解决温饱,如果经济发展方式不正确,就有可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不足取。随着中国向更加富裕的阶段迈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转移为以健康为目标,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康。
2.从医疗向大健康的转移。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当经济取得一定发展,过度依赖医疗就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以美国为例,很多社会问题被过度医疗化,这些问题最终都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然而,它们的解决根源其实在于社会而不是医疗。如果过度依靠医疗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不但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也会促使社会把大量资源集中于医疗。因此,我们需要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医,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向大健康的转移不仅依靠医生、医院、医疗和药品来提高全民健康指数,更需要人人参与。
利用有限的资源无限创新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医学模式逐步从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和健康维护为主,创新无疑在转变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助力“健康中国、人人健康”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无限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解决供需的矛盾,需要创新。在笔者看来,创新包括三个层次:
1.技术 技术创新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医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互联网、远程医疗和大数据在内的信息手段,促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商业模式 传统观念认为,由于生命的重要性,医疗和健康应当不惜成本。但从经济学观点上来讲,资源永远有限,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追求商业模式创新很重要,以保证经济上的可持续性。
3.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 现有医疗体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受到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一定限制。例如医疗资源稀缺和供给短缺,尤其是医学人才的短缺等,如果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创新跟不上,大健康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说到底,创新才能提升价值。价值,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性价比,由于供需矛盾的存在,健康产业一定要讲求性价比。
现在医疗服务体系的一大问题是倒金字塔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则是逐步走世界医疗服务体系的潮流——全科医疗和基层医疗将成为资源配置的重头,使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慢病的治疗和管理在基层得以解决,大医院则将资源集中用于解决疑难杂症。
那么,如何促进全科医疗和基层医疗的发展?还是要创新。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帮助患者留在基层,通过信息手段向大医院专家咨询,并得到指导;另一方面,政策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医生到基层执业。传统观念认为,基层医疗应该由政府来办,但重要的创新方式之一是如何利用社会资本来办基层医疗。
世界各国很多基层医疗其实是私营诊所,医生的劳动收入和服务密切相连,因此很多医学毕业生愿意去私营诊所执业。如果基层医生的工作收入得以提高,并和大医院建立弹性合同关系,他们仍有机会去大医院行医并进修学习,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不受阻,相信会有更多的医生愿意选择基层。(蔡江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