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80kb)。
Nanjing
《难经》
Classics on Medical Problems
早期中医理论著作。一名《黄帝八十一难经》。《隋书·经籍志》著为2卷,后世或分为3卷、5卷不等。
隋以前托名黄帝撰,唐以后则多题为扁鹊(秦越人)撰,实际上作者不明。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
际。该书采用“问难”的形式,设81问,以解疑释难,故名《难经》。书中经常引用“经言”,据考是指
《素问》、《灵枢》二经,其中又以引用《灵枢》之言居多。该书的内容较《内经》更为贴合临床医疗,这
表现在较少讨论人体发育、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理论问题,而是致力于突出解决与临床诊察治疗紧密相关
的一些学术难点。
全书主要内容大致为:1~22难论脉诊,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证,62~68难
论腧穴,69~81难论针法。在以上内容中,又以1~22论脉最有特色。该书明确指出“独取寸口”,从而简化
了在《内经》中多见的遍身诊脉法,这种单纯以寸口脉(桡动脉近腕处)作为切脉部位的作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寸口脉中,该书又分寸关尺,即以“关”(约为桡骨茎突相对应的位置)为界,将寸口脉分为前(寸)、后
(尺)两部分,并以之与人体脏腑相对应。这种切脉分部法与《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相比,更为简便易行,从
而促进了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在该书影响下,晋代王叔和写出了《脉经》。此外书中对命门、三焦有新的
学术见解,成为后世探讨中医生理解剖问题的热门论题之一。该书还论及七冲门(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和
八会(即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聚之处,也是针灸疗法中的八个要穴)等名目,丰富和发
展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书中论及的许多病因、病证以及治法 ......
《难经》
Classics on Medical Problems
早期中医理论著作。一名《黄帝八十一难经》。《隋书·经籍志》著为2卷,后世或分为3卷、5卷不等。
隋以前托名黄帝撰,唐以后则多题为扁鹊(秦越人)撰,实际上作者不明。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
际。该书采用“问难”的形式,设81问,以解疑释难,故名《难经》。书中经常引用“经言”,据考是指
《素问》、《灵枢》二经,其中又以引用《灵枢》之言居多。该书的内容较《内经》更为贴合临床医疗,这
表现在较少讨论人体发育、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理论问题,而是致力于突出解决与临床诊察治疗紧密相关
的一些学术难点。
全书主要内容大致为:1~22难论脉诊,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证,62~68难
论腧穴,69~81难论针法。在以上内容中,又以1~22论脉最有特色。该书明确指出“独取寸口”,从而简化
了在《内经》中多见的遍身诊脉法,这种单纯以寸口脉(桡动脉近腕处)作为切脉部位的作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寸口脉中,该书又分寸关尺,即以“关”(约为桡骨茎突相对应的位置)为界,将寸口脉分为前(寸)、后
(尺)两部分,并以之与人体脏腑相对应。这种切脉分部法与《内经》的三部九候法相比,更为简便易行,从
而促进了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在该书影响下,晋代王叔和写出了《脉经》。此外书中对命门、三焦有新的
学术见解,成为后世探讨中医生理解剖问题的热门论题之一。该书还论及七冲门(消化道的七个冲要部位)和
八会(即脏、腑、筋、髓、血、骨、脉、气等精气会聚之处,也是针灸疗法中的八个要穴)等名目,丰富和发
展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书中论及的许多病因、病证以及治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