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 正文
编号:13074184
药效评价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27日 中国医药报
     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中药方剂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的诠释提供了支撑。

    组分中药药理研究模式建立

    着眼于中药复方复杂体系作用机制解析的组分药理研究模式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基线等比增减设计-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药理评价和组效学研究方法,解析了组/成分-药效特点与组分中药整体药效的相关性及其贡献度、最佳配比。如对丹参/三七有效组分、益母草总生物碱/黄芪总皂苷、三七总皂苷/山茱萸总苷、丹参酮/丹皮酚等的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科学阐释更加丰富

    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对中医临床组方和方剂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药方剂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的诠释提供了支撑。提出了效应配伍理论,强化主效应,兼顾次效应,减少副效应,优选出最佳配伍比例,使中药研制由经验组方过渡到在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的优化设计组方,提高了中药的科技含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团队以戊己丸为研究范例,通过建立多个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模型,以正交设计形成9个系列配伍方模拟戊己丸配伍的数、量、比例变化,通过研究戊己丸5个代表成分在体内的转化代谢过程及变化规律,从局部与整体作用、PK/PD(药动学/药效学)联动性等角度,分析戊己丸中组成药物对方剂贡献度、贡献形式,深入探索中药配伍规律,阐释了其配伍原理和作用机制。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团队揭示了当归-川芎等药对的共有功效物质及其取效特征,明确阐释了其配伍优效与协同转化属性。

    初步解析药性理论的科学实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乔延江团队运用数据挖掘分类功能中的决策树算法,将决策树模型用C++语言进行编程,在V++环境下进行编译,药理作用和药性通过规则相联系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中四性、五味、归经的预测模型,对组分中药药性进行了预测。

    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团队采用系统、适宜的药理学、生物学研究方法,证实了“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代表性组合,相反配伍表现为致毒/增毒和妨害治疗两个方面的作用,并明确了其分子机制。如“半蒌贝蔹”与乌头类反药组合对心、肝、肾等靶组织有致毒/增毒作用,同时不同程度地减降乌头类中药的镇痛、抗炎和免疫调节和正性肌力作用;甘草可加剧“泻水逐饮”类药物所导致的机体水盐代谢平衡失调;藜芦含有的异甾类生物碱与人参皂苷相互作用,可降低人参大补元气之功效等。并提出了中药配伍禁忌的形成具有条件性,与其组成、剂量、炮制、用药形式、给药方式、配伍环境等要素密切相关;“十八反”反药组合宜忌的病症条件以及其适应证与禁忌证,从而阐释了反药组合导致“反”的科学实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叶祖光团队采用正常和病证动物以及中药化学、药理学、毒理学、毒(药)代动力学、病理学、生化学、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实验手段,阐明了代表性有毒中药的毒效物质基础、效-毒-量-时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实现了其毒性的定性、定量、定位表达。

    揭示“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

    针对疾病共同的病理机制研究中药药效作用,是近年来中药药效和机制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针对疾病共同病理环节的中药药效研究评价方法体系。针对炎症环节,清热解毒药及其代表方不仅对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等炎症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而且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脉粥样硬化(As)、心肌缺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痴呆等疾病模型具有明显的药理效应,为“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As为例,血管局部的炎症反应与脂质代谢紊乱、浸润、沉积相互作用,在As形成、发展进程中伴随始终,并且构成了影响斑块稳定性、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炎症-损伤-反应”学说为As发病的主流学说之一。抗炎、促进炎症消散已成为干预As的重要途径。基于As炎症反应,已证实清热解毒法、解毒通腑法、益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法在干预As炎症研究中疗效确切。通心络、麝香保心丸、芪芍胶囊、清热祛瘀颗粒、补阳还五汤、黄连解毒汤等方药,荷叶碱、三七总皂苷、栀子苷、银杏内酯B等中药单体成分通过干预炎症反应影响As进程的作用均得以证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团队依据As多途径、多环节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结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整合性调节作用特点,构建了多环节、多因素的,既可观察As疾病复杂性特征变化又可体现中药作用特点的抗As药效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基于As疾病关键细胞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药效机制研究指标体系,对抗As中药研究及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找到中药复方作用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与效应靶点的归属及作用的量-时-效规律进行研究。根据中药复方遣方用药规律、中药复方病证/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中药有效成分/效应靶点等信息单元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因子分析、遗传算法、文本分类算法、无尺度网络、小波变换、隐结构模型、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孤立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中药复方信息单元关系的构建和分析,用于阐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定性作用规律,综合分析药效作用机制。

    以上进展表明,中药药效评价的技术和方法已经成为中医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中药药效评价的方法技术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支撑。 (朱晓新 胡利民 李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