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937490
教育机构的定位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2日 《人生与伴侣》
     那么我们自己能完成孩子成长的工作吗?坦率地说,我们完不成。所以以这个中心为依托,我们给家长送家长课程,让家长懂得培养和教育孩子的理论和方法。还有,我们组织家长相互监督,相互考核,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这就是家庭教育这一块的工作了。我们必须联合家长做这个事儿,否则我们自己是不能做到的。

    我们同时还跟学校老师交流,做好信息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老师反馈回来,这就是把学校挂上了。

    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些事情我们做不了,比如说有些文化课程、技能课,有些拓展训练,那我们联合社会辅导机构,把有些好的课程引进过来。

    请看下图

    底盘是成长中心,然后家庭、学校、社会辅导机构,这些都在那个底盘上,然后上面是谁呢?孩子。四方帮助孩子成长,这是未来,这才是真正的叫“家校社”共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可能借助孩子的记录平台,叫大数据,孩子在家的、在学校的、在社会的,包括在博雯雅这种成长中心的数据全部记录下来,相互共通,做好诊断,四方合力,帮助这个孩子成长。这是一个理想化、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会成功的图景。或许有别的机构也在做这些工作,但是你有了模式、有了方向可能做起来就会更容易,就是必须有人拿这个事情当作一个事业来做,否则难以考核的都容易流于形式,因为从整个模式来讲就不是闭环,因为责任在哪儿?家长为什么配合你?学校为什么配合你?机构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到底起到什么责任了?谁来完成这个工作,你完成这个工作需要什么资源?你有时间、课程、专业人才吗?你有考核制度吗?没有,那不都完蛋了吗?都是虚的。

    今后在社会当中应该是有一批真正这样的机构把这几个事情串联起来,博雯雅就要做这样的事情。

    记者:您刚才勾勒了博雯雅的发展图景,这其中也涉及到了今后家长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那么家长教育市场还有什么别的趋势没有?

    贾智会:现在我们打开来说,专门给家长做培训的机构有,有一部分也活得不错,也做到了一定的规模,然后有一些实际上是家长教育,说到底家庭教育是家长来完成的,现在社会上把这个概念弄得比较乱。你想想,我们现在大力倡导建设家庭教育,但是你又不提到家长,完了他们说家长教育这个事就是说得少,把家长教育混同于家庭教育,这是不对的,这是两个概念。

    给家长做教育,然后让家长去教育孩子,这个事有一部分机构在做,但是做得不是很正规,有些机构所谓的理论其实是没有得到认可的,甚至是有偏差的,但是他加了一些市场的噱头进去,加了一些成功学的东西进去,有的家长还深信不疑,而且还付出了很高昂的费用,其实得到的东西真的不一定有用。

    我也特别想在这里说一下,有关的权威部门还没有拿出一个特别规范的家长教育手册或者课本。这个事应该从国家层面上,组织绝对顶级的专家,写一部短小精悍的教材,别整大厚本,家长没工夫学。当然也可以考级,分几级家长,就像职称似的,不同级别的家长他的教育水平就不一样了。这应该是一个未来的展望。国家组织教材,家长学,考试,闭卷考试,完了后续必须有监督。

    但是这是个大难题,能做到吗?你能考核他吗?所以这个事情任重道远。

    记者:那么这个任重道远,从家长教育产业来讲,有没有一些能看到机会的地方呢?

    贾智会:机会很多,现在就这么说,一个是家长教育这一块,有一个大的升级,只是说你做得怎么样,规范不规范,只要你加大你的力度,一定有家长去买你的单,这是一个市场。

    第二个,你可以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啊,比如说抗挫折训练、动力营、夏令营、体验课等等。

    当然,目前还有大量的机构专注于文化课补习。但是现在来讲有专门做家庭教育的吗?目前来讲,中国课外辅导机构有调查说一年的产值大约是一万个亿,未来五年大约是三万个亿,每年还在以20%左右的速率在增长;当然现在官方的数据是5000个亿,就算如此,5000个亿也是一个很大的份额。

    记者:但是目前来说,应试教育对家长的心态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确实催生了很多以辅导孩子功课为主业的托管机构,您觉得应试教育对教育产业的影响在哪里?我们可能有很多好的课程,好的想法,但是如果家长只要孩子考得好,别的顾不上的话,这会不会挤压掉很多的可能?

    贾智会: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在中国乃至世界,考试是不能被取消的,目前来说,考试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手段,如果没有考试的话,如何去判别和衡量呢?别说是中国,国外的这些发达国家也没有取消考试,包括中考高考,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中国现在,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我们专注于分数这一块的考试分量太重了,包括中考、高考都是“一试定乾坤”,过多地注重文化课、知识的考核,还有就是标准化答案,实际上是非常限制人的思维的活跃、发展和创新的。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人?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但是应试教育整个的评价标准要求规范,答案标准化的。在目前来讲这就叫一种导向,你考什么,我学什么,你怎么考,我怎么学,按照这种僵化的考试模式,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我们的考试是不能取消的,但是我们考试是不是需要变化呢?比如,别把一次考试当成一次决定命运的机会,比如说中考高考,目前就是一次,能不能多样化考核呢?当然不能说中考高考可以考几次,这个做不到,那能不能把平时的成绩捆绑进来进行综合评价呢?还有考试的内容别太注重知识的考核。

    你要是放开来说,现在中国的中考高考确实也在改变,而且有很大的调整,这种调整无疑会导致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因为现在的考试多元化了,那么大家一定是趋从于导向,然后去调整,所以各方面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我相信随着新的教育部长陈宝生上任,而陈部长以前又不在教育系统工作,而且还多了一位儿科医生出身的教育部副部长,什么意思呢?从国家这个层面能看出来,就是不想出现太多的循规蹈矩,太过僵化,我们可能从外部来说,希望从教育这一块有所突破。一把手二把手都不是教育系统的人,他就是希望打破这种条条框框,重新改变中国的教育模式,这两位部长会从源头上引领教育系统的改革,这个我们是充满期待的。

    如果教育模式变了的话,整个学校教育,考核、教学内容各方面就都会改变了,随之而来的,如果考试的方式改变了的话,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模式也会随着改变,课外辅导机构是不是也会跟着改变呢?因为现在的“高考指挥棒”,这个没办法,那既然考试不能被取消,考试的方式能不能改变呢?随之而来的社会很多层面都会有大的调整,同时它也一定会触动家长,让家长做出改变。

    (本文为在首届中国家长节上对贾智会教授的专访), 百拇医药(莫福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