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 正文
编号:13078494
早期不良抚育或增精神疾病风险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20日 健康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严超赣研究组及其合作者,采用大鼠模型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探索发现,早期不良抚育行为可能会导致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发育异常,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易感性。该研究论文近日在《自然》子刊《转化精神病学》上发表。

    既往研究显示,早期抚育不良,特别是来自抚养者身体或心理层面的虐待,会导致生物体大脑发育异常,易于罹患精神疾病。但目前尚无纵向研究探讨不良抚育对大脑自发活动发育模式的影响机制。

    在该研究中,实验组幼鼠出生后8天~12天,研究者不给予母鼠筑巢材料,导致母鼠无法对幼鼠进行良好养育。随后,研究者让幼鼠在出生后45天的青少年期和出生后60天的成年早期,完成强制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以及社交实验等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出生后受到不良抚育的大鼠表现出更多抑郁样行为、社交退缩和大脑发育异常。同时,研究人员对轻微麻醉状态下不良抚育的大鼠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计算大鼠静息态的脑区功能连接(反映不执行任务时脑区之间的信息交互)。结果发现,不良抚育组大鼠的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功能连接从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发育异常。

    严超赣介绍,大脑中的杏仁核主管情绪,而前额叶皮层会控制杏仁核活动。生物体正常发育时,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交互作用会逐渐增强,共同调控情绪。实验发现,正常抚育对照组大鼠的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功能连接从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随着发育有显著增强,但在不良抚育组的大鼠中却未观察到相应变化。另外,通过计算大鼠静息态的比率低频振幅(一种衡量大脑自发脑活动的指标),发现不良抚育组的大鼠在青少年期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前人研究发现的受虐幼儿“早熟”现象颇为一致。

    上述研究可为脑疾病治疗提供启示,也为人类和啮齿类动物面对生命早期压力的跨物种结果一致性提供了佐证。严超赣表示,该团队研究的是这种不良影响产生的关键时间窗口,及采取何种有效干预手段能够逆转大脑的不良发育,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增加玩具环境、增强社交环境等方式,帮助大脑重新发育起来。

    该研究由中科院心理所、美国纽约大学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系及美国内森克兰精神病学研究所合作完成。 (王潇雨)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