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谈辨证论治八要素
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年近八旬,昼看病,夜读书,如吴鞠通所说:“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懈怠。从实践中总结出辨证论治“八要素”,于理论纲举目张,于临床证治有序。现将毛德西的讲述整理如下,供同仁参考。
【明理】
战国时哲学家子华子谓“医者,理也,意也。盖理明则意得,意得则审脉处方,无所使而不中。”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开篇即言“明理”,说道:“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切。”清代俞廷举在《金台医话》中说:“医者理也,士不博极群书,无以明理,理之不明,何以认证,证之不明,何以立方?”国医大师裘沛然说:“医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体,深含中国古代哲理与文理,清代徐灵胎云:“为医之道,乃通天彻地之学。”《黄帝内经》就是这样一部医学典籍。所以继承中医学的精髓,就必须从经典入手,明中国文化之理,明中国哲学之理,明中医学基本理论之理。只有“明理”,才会“明医”,进而才能成为名医。不明理,思路就会远离中国文化,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要明理,就必须熟读中医经典,日月有进,终生不辍。邓铁涛大师说:“四大经典是根”,这是经过数千年临床实践所证明了的至理名言,所以做医要“明理”,“明理”就要读经典,不只是读中医经典,还要读中国文化之经典,“文是基础,医是楼”,根基扎牢了,才能枝叶繁茂,开花结果。
【识病】
有人认为中医是不辨病的,这种说法不全面。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就提出“辨某某病脉证并治”、“某病脉证治”,病证并提这是中医对疾病认知的特点。在《金匮要略》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8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明理】
战国时哲学家子华子谓“医者,理也,意也。盖理明则意得,意得则审脉处方,无所使而不中。”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开篇即言“明理”,说道:“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切。”清代俞廷举在《金台医话》中说:“医者理也,士不博极群书,无以明理,理之不明,何以认证,证之不明,何以立方?”国医大师裘沛然说:“医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体,深含中国古代哲理与文理,清代徐灵胎云:“为医之道,乃通天彻地之学。”《黄帝内经》就是这样一部医学典籍。所以继承中医学的精髓,就必须从经典入手,明中国文化之理,明中国哲学之理,明中医学基本理论之理。只有“明理”,才会“明医”,进而才能成为名医。不明理,思路就会远离中国文化,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要明理,就必须熟读中医经典,日月有进,终生不辍。邓铁涛大师说:“四大经典是根”,这是经过数千年临床实践所证明了的至理名言,所以做医要“明理”,“明理”就要读经典,不只是读中医经典,还要读中国文化之经典,“文是基础,医是楼”,根基扎牢了,才能枝叶繁茂,开花结果。
【识病】
有人认为中医是不辨病的,这种说法不全面。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就提出“辨某某病脉证并治”、“某病脉证治”,病证并提这是中医对疾病认知的特点。在《金匮要略》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8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