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理+感统训练专家支招助儿童远离抽动症
王素梅 主任医师 教授 国家级名老中医 硕士生导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弼臣传承工作站负责人,从事中医儿科事业39年,潜心钻研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调整阴阳法治疗多动症;温阳补肾开窍法治疗小儿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平衡阴阳法治疗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征等心肝系疾病;对小儿急、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厌食、难治性?
石效平
崔霞
尹丹
郝宏文
王伟明
一向文静的15岁男孩路路,忽然一反常态,时不时手舞足蹈,口中发出“吭吭”声,大声喊叫,有时还用脏话辱骂父母、同学和老师,有时甚至还会打人。全家人都被折腾得受不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经别人提醒到医院就诊,才知道路路患上了抽动症。北京东城中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素梅指出,近些年儿童抽动症呈增多趋势,但还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如果孩子有了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认识抽动症表现 尽早就诊
抽动症全名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性神经精神疾病。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明显增多,3岁到12岁是高发期,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王教授指出,抽动症的病因复杂,表现多样,医学界迄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认为抽动症是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感染、体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综合征。抽动症症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运动性抽动症状。初期多在头部,眨眼、挤眉、吸鼻、撅嘴、张口、伸舌、摇头等,颈、肩肢体抽动,交替出现耸肩、扭颈、握拳、甩手、扭腰、踢腿或四肢抽动等动作。
二是发声性抽动症状。大部分病人先出现运动性抽动,继而可出现发声性抽动;也有部分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同时起病,清嗓子、咳嗽、尖叫;不断重复、模仿别人语言、严重的不自主秽语、骂人等。
有些患儿对自己所表现出的抽动症状深为苦恼,为避免别人的耻笑或家长的指责,当出现抽动或发声后,迅速做另外的动作企图掩饰,结果反而出现一些更复杂的动作。
抽动症易对幼儿身心造成伤害
抽动症是一种对孩子身心、社交等各方面都会带来深远影响和危害的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症状就会加重,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感知缺陷。此类小儿抽动症病症表现为空间、运动及技能方面发生缺陷,通常认为是由基底神经功能出现失调,造成继发性视觉空间组织能力及视觉运动技能缺陷。在学习上有学习困难的障碍。
2、抽动症发作时不自主的发声或抽动会分散患儿注意力,严重者眼睛难以停留在书本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日久则影响记忆力。由于经常扰乱课堂秩序,还容易被老师、同学孤立,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等。无法正常接受教育等情况。
3、抽动症儿童常常被老师批评,同学、周围小伙伴嘲笑、奚落,容易产生自卑,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接触,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有的还会出现继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甚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调理脏腑治疗抽动症有优势
西医角度,多发性抽动症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用单纯的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
服用西药的优势是见效比较快,一周两周就可以见到效果,暂时控制症状。但若长期服用,就会产生耐药性,需加大剂量,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副作用明显。此外西医治疗容易反复,对肝肾有影响,长期服用还可能导致孩子上课睡觉,影响学习。由此家长希望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
十几年来,王素梅所在课题组,不仅对小儿抽动症进行了深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对多巴胺、谷氨酸等药物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对比中药对小儿抽动症的作用靶点。
王素梅教授认为,从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该病是由感受外邪、情志、饮食因素引起,脏腑失调、脾虚肝亢;风痰鼓动、流窜经络引起的抽动。中医认为,脾主四肢的肌肉,脾为土,肝为木。通俗地讲就是,土壤太松,树就长不好。因此应从肝脾论治,扶土抑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基础好了,抽动就会缓解,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目前其所在课题组的科学研究和治疗方案,在国内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治疗抽动症 感统训练十分重要
除常规中医药调理外,同时引进注意力评估设备、感统训练设备,开展非药物感统训练。感觉统合就是人体通过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该训练法主要针对儿童学习障碍,注意力短暂、难以集中、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冲动任性的感统失调儿童。由专职医务人员通过特设的训练课程,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锻炼儿童,提高注意力时间,调节自身情绪,迅速改善孩子感觉统合能力。
家长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
当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的时候,家长疑惑又焦虑。治疗抽动症,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家长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和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疾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以下事项您需要了解。
1.按医生的方案治疗,尽量缩短病程。
不要心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孩子的症状减轻后,仍需坚持治疗。有的家长,一看孩子见好就停药,担心伤肝伤肾,有毒副作用,就擅自减量或停药。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病情容易反复,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实际上,作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首先要保证孩子的用药安全,其次才是有效。为了去除家长的忧虑,孩子吃药2-3个月,王教授会根据病情不同,给孩子查肝肾功能,血尿便是否正常,防患于未然,保证用药安全,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直至停药。
2.日常注意预防孩子呼吸道感染。
相关研究显示,孩子感染链球菌之后,既可以使得抽动症发生,也可使抽动症加重。因此,一定要避免孩子呼吸道感染。一旦有了问题发生,家长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这样,孩子的病才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
3.家长要理解、接纳孩子。
有的家长一见孩子发作,就会责骂:你怎么又动了?你怎么又眨眼了?怎么不控制点儿?其实孩子也不愿意这样,家长要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注意态度要友善、平和,不可打骂责怪,以免患儿精神高度紧张,不自主动作频繁出现,孩子慢慢变得自卑胆小,不利于病症的治疗。
4.家长应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或避免使用电子产品。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一玩电脑,症状就会加重。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旅游,消除孩子紧张感及恐惧感,使患儿在平静和自信气氛中生活。当病症发作时,及时鼓励,不要给予过多的关注,以免增强孩子的紧张情绪。
5.注意孩子饮食起居。
海参鱿鱼等肥甘厚味和特别滋养的食物,膨化食品、碳酸饮料等各类小食品,往往都能够加重孩子病情,尽量减少食用。
北京晨报记者 杨可 祝凤岚
相关链接:四惠中医医院儿科出诊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擅长用中医外治贴敷、膏方调理等方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厌食、便秘、腹泻等儿科常见病。
出诊时间:周五下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24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联儿保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等。根据孩子体质特点,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注重中医特色应用,坚持绿色医疗,注重外治疗法,治疗反复小儿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等难治性疾病,而且善于运用中医药对儿童进行营养保健。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标兵称号,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擅长应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擅长治疗小儿急慢性咳嗽、难治性肺炎、脾胃不和、厌食、腹泻、便秘、抽动秽语综合征、自闭症、过敏性紫癜等儿科常见病。
出诊时间:周六上午
主任医师,1992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2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腹痛、便秘、急慢性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等儿科常见病。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
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中医世家,善于运用传统中医“洗、蒸、熏、灸、点眼、按跷、眼针”,外敷内服增视明目中药,形成一整套应用中医“六术”治疗眼病的全息眼针疗法,疗程短,见效快。擅长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斜视、散光,干眼症,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飞蚊症,眼底病,视神经炎,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虹膜炎,角膜炎,巩膜炎等疑难眼病。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