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火解毒话黄连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为泻火解毒的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重庆市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
黄连有多个品种,产于四川的味连,又称鸡爪黄连、光连;产于四川峨眉的称为雅连,又名峨眉连、刺盖连;野生品种称为野黄连;主产云南的称为云连。此外,植物短萼黄连的根,商品多称“土黄连”或“土川连”;黄连加工后剩下的须根(黄连须)、叶柄基部(剪口连)、全部叶柄(千子连)及黄连叶及撞下的黄连渣,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黄连性寒,味苦,无毒,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据测定,含有多种生物碱, 主要是小檗碱,又称黄连素,约为7%~9%, 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黄柏酮、黄柏内酯、木兰花碱、阿魏酸、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64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黄连有多个品种,产于四川的味连,又称鸡爪黄连、光连;产于四川峨眉的称为雅连,又名峨眉连、刺盖连;野生品种称为野黄连;主产云南的称为云连。此外,植物短萼黄连的根,商品多称“土黄连”或“土川连”;黄连加工后剩下的须根(黄连须)、叶柄基部(剪口连)、全部叶柄(千子连)及黄连叶及撞下的黄连渣,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黄连性寒,味苦,无毒,入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据测定,含有多种生物碱, 主要是小檗碱,又称黄连素,约为7%~9%, 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黄柏酮、黄柏内酯、木兰花碱、阿魏酸、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64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0.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