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我并没有突然变伟大
因为“妈妈”的角色太过于重大,她对自己的需求视而不见。就像时刻顶着一个易碎的,又比自己贵重十倍的花瓶往前走,怎么会走得安心?
但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做一个“好妈妈”“好爸爸”要比做“自己”正确太多了。父母做一切都是为孩子。就算伤害孩子,剥削孩子,也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不累吗?带孩子本就不易,更何况时刻还要哄骗自己。
真的,这篇文章里我说了很多政治不正确的话。这里我还要多加一句:
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世上唯一的需要。
我们大可不必假装我们的英明与伟大
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大概都会时不时地有这种感叹:我们自己也是孩子,始终在变好,却始终没有变好。不仅称不上完美,甚至都未必合格。每个人走在自己的路上,带着各自的欲望、创伤、无知和局限。现在这样,以后也是这样。虽然走了几十年,但我们都诚实点吧:谁也不可能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从当上父母的那一刻起,就真的能够做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
孩子是半路上的一个旅伴,他遇到我们,说:“一起走一段吧!”
只是一次相遇。我并没有因此变成不同的人,也不必逼自己假装那样的人。我仍是那个不成熟的我,仍在走自己的路,不曾占到他的路上。
我们各自在路上摸索,也相互利用。父母利用孩子,探寻我们作为“父母”的课题;孩子也利用父母,实现他们的成长独立。这段路上有真挚的爱,也有伤害;有争吵,也有合作;有奉献和牺牲,也有委屈和愤怒;有叛逆,有感恩,或许还有持久的怨恨……但归根到底,也只是一段路的缘分。
但愿一起走完这段路的时候,每个人仍然还在做自己。父母考虑的是:“我在这段路上得到了什么?我是不是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而不必越俎代庖地想:“我有没有让孩子走一条最好的路?”
我那个朋友后来告诉我,她后来对孩子撒娇,求孩子回家睡觉了。
“效果不太好,”她笑道,“他每回一做鬼脸,啊不,啊不,我就败给他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全家人对这事的态度都轻松了不少。”
我问她:“你自己感觉怎么样呢?”
她说:“没那么难过了。现在每天跟他软磨硬泡的,还挺好玩的。”
是什么不一样了呢?我的朋友回答:“因为,我把我的需要表达出来了。”, 百拇医药(摩米)
但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做一个“好妈妈”“好爸爸”要比做“自己”正确太多了。父母做一切都是为孩子。就算伤害孩子,剥削孩子,也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不累吗?带孩子本就不易,更何况时刻还要哄骗自己。
真的,这篇文章里我说了很多政治不正确的话。这里我还要多加一句:
孩子的需要,并不是世上唯一的需要。
我们大可不必假装我们的英明与伟大
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大概都会时不时地有这种感叹:我们自己也是孩子,始终在变好,却始终没有变好。不仅称不上完美,甚至都未必合格。每个人走在自己的路上,带着各自的欲望、创伤、无知和局限。现在这样,以后也是这样。虽然走了几十年,但我们都诚实点吧:谁也不可能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从当上父母的那一刻起,就真的能够做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
孩子是半路上的一个旅伴,他遇到我们,说:“一起走一段吧!”
只是一次相遇。我并没有因此变成不同的人,也不必逼自己假装那样的人。我仍是那个不成熟的我,仍在走自己的路,不曾占到他的路上。
我们各自在路上摸索,也相互利用。父母利用孩子,探寻我们作为“父母”的课题;孩子也利用父母,实现他们的成长独立。这段路上有真挚的爱,也有伤害;有争吵,也有合作;有奉献和牺牲,也有委屈和愤怒;有叛逆,有感恩,或许还有持久的怨恨……但归根到底,也只是一段路的缘分。
但愿一起走完这段路的时候,每个人仍然还在做自己。父母考虑的是:“我在这段路上得到了什么?我是不是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而不必越俎代庖地想:“我有没有让孩子走一条最好的路?”
我那个朋友后来告诉我,她后来对孩子撒娇,求孩子回家睡觉了。
“效果不太好,”她笑道,“他每回一做鬼脸,啊不,啊不,我就败给他了——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全家人对这事的态度都轻松了不少。”
我问她:“你自己感觉怎么样呢?”
她说:“没那么难过了。现在每天跟他软磨硬泡的,还挺好玩的。”
是什么不一样了呢?我的朋友回答:“因为,我把我的需要表达出来了。”, 百拇医药(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