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998620
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学”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3日 《幸福·悦读》
     儒家修身,首在正心、诚意。因为人的本心,杂念甚多,加之人事杂碎,不管住心,最容易被杂念牵了鼻子,自己将自己绕晕。“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来如此。

    要做到“不失其所”,一则需要人有极强的反省能力,能站到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则,需要人能明确自我定位,能克制自己的杂念和贪欲,不被情绪扰乱方寸,不被欲望缭乱轨道。用梁启超的话说,“吾心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所”字的含义,还有“根据地、自留地”的意思。意思是说,牢牢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将它种好,再开放兼容,结交天下朋友,自己就可以不断壮大。

    一个始终处于成长状态中的人,一件持续置身不断壮大的事,借曾国藩引用宋朝某位诗人的一句名诗来形容:“花未全开月未圆。”左宗棠更高明的说法是:“富贵怕见开花”。成长是长久的同义词。

    死而不亡者寿。身体虽然死了,但人的精神仍存在于世间,这样的人叫长寿者。谁能做到?只能是通过历史将精神与故事流传下来的人。

    新疆有一种胡杨树,可以活一千年,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但植物终如哲学家曹操所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龙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说彭祖活了八百岁,仍不算长寿的人,因为上古时有一种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加起来活了一万六千岁。

    怎么样做到像老子说的长寿?生时与历史同行,死后与历史同在。

    老子在这里抛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将人类全部历史当成一个整体。天人合一,人史合一,则当下只是数千年活着的历史中短短一段。对汉朝人如此,对唐朝人如此,对清朝人也是如此,当下没有例外。

    历史不停、不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激励那些有历史感的人奋进。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当年备受贵族嘲笑,他在与司汤达的信中自我安慰说:他们现在得意洋洋,他们一死,肉体与灵魂从此永恒消失,而我们将与历史同在。今天確实没有人记得或者说能找到与巴尔扎克同时的贵族们,除了通过他的作品或轶事流传下来的人,我们甚至因此记得草根小裁缝布伊松。

    老子这句话相当励志。当人想着向五千年的历史人物看齐,便确实没有时间、精力与兴趣斤斤计较。与遥不可及的地球生命比,人类文明史弹指一挥。再过五千年,今天的人便像炎黄传说一样成为古典传奇,那时的人们便如读《封神演义》一样,只见神秘而古老。

    不愿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浮士德精神”:生活与享受生活,便是生命的目的与意义。“浮士德精神”很可能只是一剂麻醉,因为我们很清醒地知道,人类还将繁衍生息,历史还在流传,甘愿做过客、变尘埃,成了老子笔下“即死即亡”的非寿者,非人本心素志。这也是中国人自周朝以来始终看重追悼会与墓志铭,视祖宗、历史为生命的一大原因。, 百拇医药(徐志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