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5915
中医新专业瞄准市场填补缺口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10期
     多家中医药院校相继开设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专业,大健康时代下,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正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我从中学时就想进入中医健康养生行业,去年填志愿时一看到这个专业就心动了。”去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全国首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获批并正式招生,王鹏程成为该专业招收的首批本科生。这几天,大二健康管理学课程的新书刚发到手,他就津津有味地预习起来了。“我觉得健康管理,尤其是中医健康管理是一片蓝海,希望今后在课程学习之外有更多接触市场的机会。” 对于未来职业发展,他信心满满。

    在健康服务与管理新专业设立之前,该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下开设了健康管理方向。樊玛琍就是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的毕业生。“本科4年学到的东西非常多,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她认为全球都面临着慢性病和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治未病理念下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这方面人才供给不足,“目前我选择继续深造,为以后积累更多的专业能力。”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尤其是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大中医药院校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像樊玛琍、王鹏程这样有志于投身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

    根据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开设的全国首批中医养生学专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的首个中医康复学专业等新专业获批,今年正式招生。继去年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健康服务与管理新专业获批后,今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也相继获批开设该专业。 中医药院校正发挥优势,加速布局大健康人才培养。

    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缺口大

    “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前60年培养的人才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现在要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办的全国首批中医养生学新专业今年正式招生。党委书记陈涤平介绍,该校开创中医养生学人才培养的先河,就是基于对国家社会需求、产业发展形势的判断。“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特别是中医养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养生保健机构有从业人员上千万人,但其中接受过正规养生专业教育的少,大部分都是通过短期培训,甚至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就上岗了。”他介绍,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不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求开设治未病科,民营健康服务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而与此不相适应的现实是,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受过正规治未病培训的高端人才比例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市场调研,高端养生保健人才缺口大,职业发展前景好,我们希望培养出未来大医院治未病中心的负责人,引领养生行业发展的科学家,以及各类养生保健机构的管理者,发挥示范效应,纠正社会养生乱象,引领市场健康发展。”

    “企业需求很强烈,天天问我们要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清估算,远期国家需要200万健康管理人才。“初步判断,2020年健康服务业将达到8万亿产值,而这些落到实处,都需要人才支撑。”浙江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中的唯一一所中医药院校。今年又有19所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是长线工程,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需要更多院校参与,我们愿意分享经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总经理、南中医丰盛健康城副总经理孙立新也希望能有更多高端人才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养生行业毕竟是新行业,需要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而人才目前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人才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制约了行业发展,是全国同行的痛点。”他介绍,目前大部分养生人才都是社会上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规范化培训,而传统医疗行业的人本身工作压力大,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职业发展模式,由于制度性原因等较少进入养生行业,“在这个背景下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中医养生保健的中高端人才顺应了时代发展。”

    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

    “从社会需求角度我建议,培养的人才技术面要宽,比如中医、中药、针灸、推拿都有所涉猎,最好能有医师资格,能做到养和医结合,实践能力、临床操作能力要比较强,最好还能拥有国际视野。”孙立新从市场角度谈了对未来养生保健骨干人才的期待,要求不低。

    “上工治未病,未病状态下就能干预,防止疾病发生,一定是高水平的医生。”陈涤平认为,未来培养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不仅要对养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全面了解,对预后也要熟悉,“这样的高级人才必须在本科层面培养,如果没有高层次人才引领和指导市场,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发展的问题。”他介绍,南中医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为依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拥有对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有扎实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各类养生机构从事中医养生治未病和慢性病、老年病防治。“5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并纳入执业医师考核,根据工作岗位不同,决定是否参加规培。参加规培的职称晋升按照目前中医师职称,不参加规培的按照中医药服务机构执业医师职称晋升,健康指导师一级、二级、三级,今后职业发展路径还会进一步完善。”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治未病与健康管理高层次人才,在这方面,中医药院校有优势。”郭清认为,健康管理本质与中医治未病理念相通,中医的整体观、系统论,千百年来积累的养生保健的实践,使中医药院校在建设健康管理专业时拥有有别于西医院校、体育学院或综合性大学的特色优势,“要把中医特色课程充实到培养方案里,这是我们的特色、亮点,同时也要吸收现代科学、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郭清表示,下一步希望通过完善行业规划、标准、职称晋升体系等进一步健全学生的终身职业上升通道,保证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用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评估、监测,一方面用治未病理念方法干预,突出不同于预防医学的特色。”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翼宙认为,该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之一就是最后干预的时候“比别人多一招”。

    樊玛琍告诉记者,4年的学习中,中医学概论、临床医学基础、健康管理学等课程对她帮助最大,“能够帮助我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进而进行解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她也表示,希望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在的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杨华介绍,该院正通过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拓宽“政产学研用”研究平台,包括与健康行业的各类企业(健康体检中心、健康软件公司、营养类健康管理公司等)合作,进行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和就业平台。

    加速布局大健康人才培养

    “养生治未病领域,中医药学有独特优势。食养、药养、酒养、气功等,许多理论、方法、技术都有独特优势,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陈涤平透露,除了中医养生人才,该校还希望以中医养生学新专业设置为契机,开拓中医康复、养老、旅游、文化传播等适应大健康时代需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完整的中医药人才体系。

    张翼宙也表示,浙江中医药大学未来可能会在相关专业里分流方向,比如在中医学、临床医学里分流出全科医学方向,深度稍浅、广度更广,加入健康管理内容;在护理学分流出老年医学方向,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还有康复医学等等,围绕健康管理服务,提高人群总体生存质量,形成多样化的人才梯队,为医院、医养护一体化中心、康复中心等输送人才。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必将推动全球发展。”孙立新判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医养生热潮在西方国家也可能会兴起,“我认为以中医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深入人心是大概率事件,建议提前布局具备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 (赵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