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044537
君子源流浅说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3日 期刊网
     继孔子、孟子之后的荀子,则几乎成为了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荀子对孔、孟所言君子的概括、发展、总结与论述已基本上可以说全面彻底、囊括无遗了。

    荀子将儒分成了更细的等级,将君子更加具体化了:其一,博学多思、慎言慎行:“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慎其所立乎”;“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慎 )其身”(《荀子·劝学》)。“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无留善,无宿问”“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士》)。其二,修身养性、为所当为: “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荀子·修身》)。“君子行不贵苟难……唯其当(恰当)之为贵”“君子易知(交接)而难狎”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劝学》)。“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荣辱》)。其三,审时度势、见机而作:“先虑之,早谋之……是士君子之辩者也”(《荀子·非相》)。“少言而法,君子也”“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时诎(通“屈”)则诎、时伸则伸也”(《荀子·仲尼》)。“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荀子·宥坐》)。其四,修己以隐、谦让而胜:“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荀子·儒效》)。其五,积善成德、行有规矩: “君子言有坛宇(指界限),行有防表(标准),道有一隆(有所专注)”(《荀子·儒效》)。“君子有常体(准则)矣。君子道其常”(《荀子·天论》)。其六,道德礼义、君子经纶:“君子者,礼义之始也。…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民之父母也 ”(《荀子·王制》);“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荀子·富国》)。“聪明君子者,善服(治理)人者也”(《荀子·王霸》)。其七,治人治法、君子为原;礼义良法、治乱之要:“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荀子·君道》)。“无君子则道不举。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故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荀子·致士》。其八,礼乐之要、君子守之:“君子既得其养(礼义为养),又好其别(贵贱等级)”(《荀子·礼论》)。“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荀子·乐论》);“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荀子·正名》)。“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士”(《荀子·大略》)。其九,志坚节高、明智好學:“君子诚之好以待”“君子道之顺以达”(《荀子·成相》)。“明达纯粹而无疵,夫是之谓君子之知(智)”(《荀子·赋》)。”“君子立志如穷(穷时),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不枉说)”“君子隘穷(困穷)而不失(其信仰),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昔日之言)。…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不坚持其认为正确的东西)”(《荀子·赋》)。其十,君子之位,承上启下: “人有五仪(等级):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圣人)”“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不自以为有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君子也”(《荀子·哀公》)……

    荀子所言君子之特点尤为突出:其一为体系庞大,于古来所言君子之优点包容无遗。其二为兼有孔(如博学、慎独、固穷等)、孟(如刚毅果敢、大丈夫气等)而又有发展如士君子等。其三为君子之定位为圣贤之下而庸人、士之上,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状态。其四为前贤所谈君子多重其位,至荀子则多重其德与实……可见,荀子对于君子的论述、总结、发展与概括,实已到了完备与集大成的地步。荀子实际上也是儒学的发展、继承和集大成者,其所谓“有治人,无治法”“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是对儒学的巨大突破与贡献,可惜为后世诸儒所不苟(朱熹:“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祥” (朱熹《孟子集注》),注: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发展与总结,君子成了一个完备的名称和概念,并将儒家学说中所有积极、美好与进步的内涵附于其上,从而使君子成了一个颇具兼容并蓄特点的道德人格载体,这个载体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或精华,代代相传以至于今。

    三

    以上所论已见君子之概念与观念的完满形成,自秦汉以至于后世诸儒对其应用与延用也可见一斑。于延用一说,自秦相吕不韦所编《吕氏春秋》可引以为说:“今世俗之君子(德行者),危身弃生以徇物…”(《吕氏春秋·贵生》);“君子之学也(有学养),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吕氏春秋·尊师》),“凡君子之说也,非苟(随意)辨也;”(《吕氏春秋·怀宽》),“诈诬之道,君子不由”(《吕氏春秋·务本》),“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吕氏春秋·慎人》),“故君子不处幸(侥幸、运气),不为苟”(《吕氏春秋·遇合》),“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吕氏春秋·正名》),“君子善谋(预谋、谋断),小人善意(臆断)”(《吕氏春秋·重言》),“君子济人于患”(《吕氏春秋·离俗》),“君子之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吕氏春秋·高义》),“故君子之容(仪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吕氏春秋·士容》)……可见,《吕氏春秋》所言君子,多为德行、修养、学养、品行、操守、规范、谋略、仁义、人格等等,是对于约定俗成的君子之概念与观念的运用而已。秦汉以后,对于君子的运用也已信手成习,我们也可做以简单回顾。

    秦嬴政征战杀伐,统一六国,或言儒道“以文乱法”“以古非今” 因而重刑明法,焚书坑儒。汉刘邦出身于草莽无赖,偿言儒士为“愚儒”“腐儒”“竖儒”而侮辱轻蔑之,则所谓君子无以得显。自汉司马迁以下,承古史官记史言事,秉笔直书之优点,引经据典,多有援引,可为参考!司马迁:“君子曰:‘能守节矣’(索引注:君子者,左丘明所为史评仲尼之词,指仲尼为君子也)”(《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适衞,曰“衞多君子,未有患也”(同上),有君子,即无患,君子之意大矣,其延陵季子,三让其位,赠剑徐君“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同上);以下多援引君子之义,举凡不合礼法、不合王道、有悖于君子之德者均以“君子讥之”相讥讽;又“宋襄公:‘君子不困人于阸(厄),不鼓不成列’”(《史记·宋微子世家》),遂成迂腐之笑谈。所谓君子与世推移、达于机变,岂非此之谓也?又引老子言曰“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韩非列传》;嵇康《高士传》亦载此语),斯为孔子所深敬之,而司马迁谓老子为“隐君子”,足见其敬畏之深。以司马迁而论,游侠、勇士、刺客等等,举凡具君子之德者皆可列于君子之列,而自天子以至于王公大臣,无君子之义而有小人之行者则不可以君子论之,即所谓有位而非君子,无位而真君子也。此司马迁之伟大处而又为前人所不及矣!, 百拇医药(郭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