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 > 教育宝宝 > 正文
编号:13074467
好好吃饭,孩子第一课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4日 生命时报
     孩子吃饭是件大事,事关成长与健康。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常常追着喂,好话坏话说尽,收效甚微。其实,教宝宝吃饭也是一门学问,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首届儿童食育研讨大会上,采访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看他们如何对孩子进行饮食教育

    日本:饮食课从小学

    受访专家:日本国际幼教协会会长 金琦芙美子

    无论在哪个国家,大人都会对孩子说“要好好吃饭”,但对小朋友来说,他们很难辨别哪些是健康食品,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最佳,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教育,也就是“食育”。

    日本国际幼教协会会长金琦芙美子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日本传统饮食观念非常注重自然饮食,但随着西方快餐进入,一些孩子喜欢上汉堡、薯条、可乐等垃圾食品。早在十多年前,日本政府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于2005年颁布《食育基本法》,规定孩子从幼儿园起进行“食育”,学习食物营养、食品安全、饮食文化、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日本,保育园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一种,孩子从出生57天到6岁都可以送到保育园,早7点到晚7点,由老师照看。孩子们在这里度过的时间非常长,这也是他们身心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日本非常重视保育园的“食育”课程。

    具体来说,“食育”课程包括5项:食与健康、食与文化、料理与食、生命与食、食与人际关系。例如,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饮食的关注,减少挑食、偏食现象,会让孩子们参加养殖鱼鸭、种植蔬菜等活动。老师会带着小朋友捞鱼,然后介绍鱼的营养和各种制作方法,告诉他们蒸着吃的好处等。小朋友们还会在不同季节参与蔬菜种植、采摘,老师会在实践中传授营养知识。以摘草莓为例,因为自己种植的草莓数量很少,所以当草莓收获后,园长会故意边吃草莓边说“太好吃了”,每个孩子只能吃3个,以此激发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之情。

    饮食本身也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吃饭时,老师会将小朋友们分成几组,并告诉他们吃饭不要出声音,饭后可以分享饮食感受等。学校还会以食物来之不易为由头,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大陆:用儿歌传知识

    受访专家: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张秋萍

    “食育”理念在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提出多年,在我国近几年才受到重视。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秋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食’保孩子们身体之发,‘育’保孩子们精神之萌。‘食育’其实就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传承祖先优秀饮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永续,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的基础教育。”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是国内最早进行“食育”的幼儿园,做了很多接地气的尝试。例如,幼儿园将食物的认知、种植和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将食物的营养学知识和食疗养生相结合。幼儿园还专门组建了“平行工作坊”,针对孩子们的情况撰写了食育绘本、食育儿歌,教孩子们认识食物,了解营养知识。这些绘本分为动物篇、蔬菜篇、水果篇等,由专门的插画师绘制图画,再配上儿歌。以水果篇为例,桃子的介绍:“大桃子,满身毛毛,汁甜似蜜好味道,肚子饿了当饭吃,既安全来又可靠,护心和胃口舌红,面若桃花美又俏。”介绍枇杷:“圆圆脑瓜,味道甜酸,美肤养颜,退热解暑,帮助消化,宝宝咳嗽,赶快用它。”孩子们很容易记住,没有接受过“食育”的家长都觉得简单又受益。

    幼儿园还开辟了“耕读苑”,养着鸡、鸭、牛、羊等动物,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亲近大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中国台湾:带宝宝做早饭

    受访专家:中国台湾慢活瑜伽蔬食倡导者 张咏萱

    孩子饮食习惯的养成与家长密切相关。当你还是婴幼儿时,如果父母经常给你吃多油、多盐、多糖的食物,长大后口味就比较难改变,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让他们在家里快乐健康地吃饭。

    中国台湾慢活瑜伽蔬食倡导者张咏萱给《生命时报》记者讲了一个2岁半孩子的故事。孩子妈妈早上会带孩子一起挑选食材、准备早餐,这样孩子可以跟着妈妈一起揉面团、做面包、煮蔬菜。孩子从小就能亲身体会妈妈是如何精心准备食物,妈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在田里种出来的。农民爱这些食物,就像妈妈爱孩子一样,所有食材离不开太阳、雨水和大地的滋养。通过潜移默化的饮食教育,孩子不仅能知道食物的来源、营养,还能对食物产生兴趣,觉得饮食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张咏萱特别指出,由于儿童时期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会影响一生,家长应当让孩子多吃新鲜果蔬,少喝甜饮料;带孩子逛超市时,告诉他们哪些食物是健康的,哪些食物不能多吃,有利于今后做出正确的饮食选择。▲

    意大利:教孩子学种地

    受访专家:意大利著名有机农耕专家、有机园艺家 保罗·皮斯缇思

    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并不知道餐桌上的面包、蔬菜、水果等怎么来的,所以让孩子们知道食物如何成长,是“食育”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将孩子们带到田间地头,让他们参与农耕,学习如何种植自然、安全、健康的食材。

    意大利著名有机农耕专家、有机园艺家保罗·皮斯缇思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有机农耕在意大利很受欢迎,是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而采用有机肥满足植物营养需求的种植方式。农耕过程中,我们告诉孩子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然进行和平地改变。过去几十年,有些农业工作者为了获得高产,给农作物喷洒大量含有害化学物质的农药,对田地进行不科学开垦,导致土壤遭到侵蚀,土地质量下降,环境受到破坏,作物中含有多少污染物和毒素,我们没办法去量化。意大利政府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从小教育孩子们采用新的方式种地,尊重人类、尊重土地、尊重植物,也尊重在这片土地上的牲畜以及家养宠物。孩子们在有机农耕过程中,可以了解好的土壤是松软、芳香的,有着良好的触感。这有利于孩子们今后注意保护土地。

    保罗表示,“耕作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强求植物、牲畜能有很大产出。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感受时间、季节变化。这种尊重规律的行为,将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让他们知道,想要创造好的食物,要遵守一定的守则,就像要在路上开车,就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本版专题由本报特约记者周晓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