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儒医
儒医,旧时指儒生而行医的人。广义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修养的非道、非佛的医者;狭义乃指宗儒、习儒的医者和习医、业医的儒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使儒学家说自成体系。而《黄帝内经》成书晚于孔子数百年,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广泛汲取了诸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等内容,这些在当时堪称发达的多学科知识,儒家学说自然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整体观念即受到了儒家“天人合一”天道观的影响;阴阳五行学说则是直接从儒典《易经》《尚书·洪范》及孔子所撰的《易传》引入;中医学对人体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认识、《内经》“疏其血气,而致和”“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的治疗终极目标,《伤寒论》“凡病……阴阳自和便自愈”的病愈机制,以及“气血冲和,万兵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的发病观,无疑是孔子及儒学“中和观”渗透的结果。正是由于中医理论体系所体现出的这些儒家思想的突出特点,才有了后世的“儒医”一说。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医学与儒学融会贯通,从医者处处有儒者风骨,儒学对中医学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2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使儒学家说自成体系。而《黄帝内经》成书晚于孔子数百年,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广泛汲取了诸如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等内容,这些在当时堪称发达的多学科知识,儒家学说自然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整体观念即受到了儒家“天人合一”天道观的影响;阴阳五行学说则是直接从儒典《易经》《尚书·洪范》及孔子所撰的《易传》引入;中医学对人体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认识、《内经》“疏其血气,而致和”“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的治疗终极目标,《伤寒论》“凡病……阴阳自和便自愈”的病愈机制,以及“气血冲和,万兵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的发病观,无疑是孔子及儒学“中和观”渗透的结果。正是由于中医理论体系所体现出的这些儒家思想的突出特点,才有了后世的“儒医”一说。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医学与儒学融会贯通,从医者处处有儒者风骨,儒学对中医学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20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