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观有三论
“天人合一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中医所说的证候,包括病因、病位、病势等内容,其中病因就包含着与大自然相关的各种致病因素。
中医认为形体与精神密不可分,强调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影响。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百骸,他们之间息息相通。这种相通是通过经脉中的元气周流而生生不息的。
每当谈到中医整体观,就自然想到季羡林的一段话,他在《谈国学》中讲到:“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勉强打一个比方,我们可以说:西方是一分为二,而东方是合二为一。再用一个更通俗的说法来表达一下:西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东方则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说得再抽象一点: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特点是整体观念,普遍联系;而西方分析思维模式正相反。”季羡林对东西方哲学思维的分析恰如其分,非常精辟。如果将这一段话用来解析中医与西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也是贴切的。
整体观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认知论,早在《易经》中已有所论及。到了战国时期的儒医与学士,将其较为完整地收集在《黄帝内经》中并加以阐述,历代医家对其不但遵循之,继承之,应用之,而且有所发挥。
中医学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取象比类(又称象思维)。它的具体思维方式是将所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进行类比,取其共同点、相似点或近似点,从中找出它们共同特征,以“象”为标志,进行归类,继而表达,如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比拟为木火土金水,依思维方式而演变为中医学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论
“天人合一”所说的“天”,在这里是指大自然。我们在谈论“天人合一论”时,必须回顾一下古代经典著作的认知。《周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此文是讲大凡圣人能顺从自然,能与日月之变化同显示,与四季之寒凉同有序,这是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老子说:“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里不但强调了人类与天地是和谐统一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95 字符。
中医认为形体与精神密不可分,强调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影响。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百骸,他们之间息息相通。这种相通是通过经脉中的元气周流而生生不息的。
每当谈到中医整体观,就自然想到季羡林的一段话,他在《谈国学》中讲到:“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勉强打一个比方,我们可以说:西方是一分为二,而东方是合二为一。再用一个更通俗的说法来表达一下:西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东方则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说得再抽象一点: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特点是整体观念,普遍联系;而西方分析思维模式正相反。”季羡林对东西方哲学思维的分析恰如其分,非常精辟。如果将这一段话用来解析中医与西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也是贴切的。
整体观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认知论,早在《易经》中已有所论及。到了战国时期的儒医与学士,将其较为完整地收集在《黄帝内经》中并加以阐述,历代医家对其不但遵循之,继承之,应用之,而且有所发挥。
中医学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取象比类(又称象思维)。它的具体思维方式是将所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进行类比,取其共同点、相似点或近似点,从中找出它们共同特征,以“象”为标志,进行归类,继而表达,如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比拟为木火土金水,依思维方式而演变为中医学的整体观。
天人合一论
“天人合一”所说的“天”,在这里是指大自然。我们在谈论“天人合一论”时,必须回顾一下古代经典著作的认知。《周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此文是讲大凡圣人能顺从自然,能与日月之变化同显示,与四季之寒凉同有序,这是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老子说:“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里不但强调了人类与天地是和谐统一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