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00903
洛宁、孟津“洛出书”“河出图”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7日
     龙马负图、神龟载书,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河出图”位于孟津,“洛出书”位于洛宁,早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河图洛书”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河洛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中国字形文化的第一幅神秘图案,对人类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计算机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图洛书”之说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发轫于《周易》的阴阳学说、象数思维及整体观,奠定了医易会通的基本格局。而“河图洛书”又与《周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系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洛书”,相传为大禹之时,洛河中浮出之龙首神龟所献,龟甲上背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的图像,故称为“洛书”。大禹得到此图后,依此图治理水患,划定天下九州,又依此图制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天下大治。《系辞》所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洛出书”寻踪

    “洛书”真貌,虽然众说纷纭,但“洛书”出于洛宁,“洛出书”处就在洛宁的确是有据可查的。现今存于洛宁县西长水村的专门记载“洛书”之源的两通古碑,就是“洛出书处”的有力证据。而这两通古碑也是洛河流域唯一能够证实“洛出书处”的实物证据。

    在长水村村西,玄沪河与洛水交界处的山中尚存有龟窝遗迹,相传为神龟出世的所在,且有摩崖刻石为证。刻石是明代广东道进士西蜀刘武臣专程来洛宁探访“河出图处”与龟窝所留的诗记。

    “洛出书处”石碑,碑石约高1.7米,青石质,圆首方足,阴刻有双龙碑额,双龙环拱“大清”二字,下为“洛出书处”四个行书大字,右侧题“河南尹张汉书”,左侧题“雍正二年间腊月永宁县令沈育立”。

    西长水村依洛水而建,处于洛河上下游分界处,往上游去多系高山峡谷,下游则一马平川,西长水村即建立在洛水下游的平原之上。两块碑刻原立于村东洛河上下游交汇处,后被移置当时的县城所在地今西长水村保存,移存时间,从立于旁边的清代雍正石刻来看,要早于清代之前了。碑刻原来所在地,西依龙头山,有“灵龟负书处”的玄沪河,龙头山山顶有“禹王庙”“洛河龙神庙”和“洛书赐禹之地碑”等古代遗迹;山南则有紫盖寺遗址及明代吏部尚书耿裕墓,其南临洛河,对面石壁上有“岳武穆行军至此”的石刻和武穆营遗址,其相邻为“仓颉造字台”。西长水村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对于碑石仅剩“洛”字的原因,可能因该碑最初被立在洛水边,由于河水泛滥长期冲刷所致,故而使得原本刻有“洛出书处”的古碑只剩下一个“洛”字,甚或也磨灭了题名落款。

    龟窝与摩崖诗刻

    龟窝这一称呼,在史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据明代《河南府志》记载:“永宁县(即今洛宁县)西有玄沪水。黄帝时,史臣仓颉从帝南巡,临于此水,水开一窝有龟出焉,厥背赤甲青文。”明代《河南通志》记载:“龟窝,在永宁县西洛水北岸水滨,乃夏禹治水洛龟呈瑞处。”玄沪河分下、中、上部分,分别称为上涧槽、中涧槽,下涧槽,当地民谣称:“上涧槽、下涧槽,金银财宝在中槽。”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龟窝、石壁诗都在玄沪河中段。

    龟窝呈椭圆形,直径10余米,又名龟池,原来池边石壁上刻有龟池的石刻大字,可惜早年间山崖坍塌,现在已杳不可寻。

    顺着龟池攀崖而上,就到了摩崖诗刻。诗刻于一侧山壁,楷书,题目为《游龟窝至此偶成》,诗曰:“引蔓缘崖步涧泉,鸟声正尔弄清妍。潜踪莫遣惊飞去,留与游人当管弦。”署名是“广东道进士西蜀刘武臣书”。刘武臣是四川宜宾人,明朝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进士,曾官广东道监察御史。500多年前,交通极为不便,刘武臣能远行千里,抵达洛宁游览龟窝,可见,明代之时,人们已普遍认为此地为神龟负书,即“洛出书”的所在地。

    龙马负图的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之时,黄河中有龙鳞马身的神马“负图”献瑞,该图二七居上,一六居下,三八为左,四九为右,五十居中,奇者为虚点,偶者为实点,因出自黄河,故称“河图”。伏羲氏按照龙马所献“河图”演绎出乾、坤、艮、震、坎、离、巺、兑八卦,从而成为后世诸经之首的《周易》来源。

    据《礼记·礼运》载:“河出马图。”郑玄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汉书·五行志》说:“刘歆以为虙羲氏(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刘勰《文心雕龙·正纬》也提到:“龙马出而大《易》兴。”这些文献资料都说明,人文始祖伏羲系依“河图”而画八卦,开启了《周易》哲学时代。

    今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尚存有多种与“河图”相关的地名,在雷河村南部有条源于孟津县,向东南汇入黄河的图河,沿河岸分布有卦沟、负图、上河图、下河图、孟河、马庄等村名,相传该地域就是当年伏羲氏降服龙马、受“河图”而画八卦的地方。

    河洛文明之思

    以伊洛盆地为地域中心,以“河图洛书”为文化核心的“河洛文明”,构建了早期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所在。导源于“河图洛书”的天人相因相应模式、象数思维模式以及气运法则,对中医天人思想、脏象学说、脏气升降学说都有深刻影响。如何进一步探讨作为《周易》源头,乃至中华文化源头的“河洛文明”与中医学的关系,更好地释读中医理论,进一步推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