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药学理论和实际应用 ——《本草拾遗》的学术价值
□黄新生
《新修本草》(《唐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年间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该书53卷,载药844种,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医学著作。但该书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所载药物不全。《新修本草》由政府主持修订,一些在基层民间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中药没有收入。随着唐王朝的繁荣开放,一些外来的药品也没有收入。二是内容存在个别错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这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问题,需要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进行解决,他就是有着“四明医学之初祖”和“茶疗鼻祖”之称的陈藏器。
陈藏器,盛唐时期著名的中药学家,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陈藏器从小喜欢医学,并且颇有成就,即便就任京兆府三原县尉期间,他也把医生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悬壶济世,为人疗疾。由于医术高超,找他看病的人颇多。唐玄宗十八子李瑁得怪病,瘦骨嶙峋,多方诊治,未见其效。唐玄宗很生气,开除了几名太医,也没有效果。陈藏器用秘方“药茶”为李瑁治疗,不久痊愈,唐玄宗封因此其为“茶疗鼻祖”。
陈藏器最大的贡献是针对《新修本草》的缺点,编写了《本草拾遗》这本医学巨著。《本草拾遗》共10卷,分为3部分,其中序录1卷,拾遗6卷,解纷3卷。该书兼顾药学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陈藏器创立的“十剂”药物分类方法是按药物的性能分类的,和现代分类方法颇为相似,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后世方剂学按功能分类奠定了基石。
《本草拾遗》6卷,共载《新修本草》未收之药692种(一说712种)。每药详述药名、产地、性状、采制、性味、毒性、药效、主治、禁忌等。这些药物来源广泛,既含内陆又达滨海,既有汉族药物又有少数民族药物,还包括国外传入的药物,如罂子粟(内陆)、海马(滨海)、苍梧(壮族地区)、甘蓝(欧洲)等。
《本草拾遗》解纷3卷,主要是解决旧本草著作药物记载之纷乱,考证品种,订正讹误,辨析形态、性味相似易于混淆者,现知论药269种。一是纠正了旧说的错误。比如关于药性,如他指出接骨木有小毒,本经云无毒,是错误的;姜黄性热不冷,本经(指《唐本草》)云寒,也是错误的。陈藏器的这些认识无疑是正确的。再比如品种,陈藏器认为苏恭把女萎、萎蕤分为两物是错误的,而箘桂、牡桂、桂心是同一药物。二是扩充了药物的功用。比如陈藏器提出葛根蒸食可以消酒毒,乌贼墨有止血作用。三是提出新的治疗方法。比如温泉洗浴可以治疗疮病,热敷物理疗法治疗关节疼痛等。
陈藏器一生致力于钻研本草,调配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秘方。在《本草拾遗》中,他综合了《新修本草》与《食疗本草》中对茶的认识,在其他本草记载茶能消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久食(茶)令人瘦,去人脂”的观点。这一观点非常科学,即现在我们熟知的茶能减肥。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惟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奠定了他在本草茶疗领域的崇高地位。
《本草拾遗》也存在有缺点。由于受外来印度医学的影响,陈藏器认为人肉以疗赢疾,于是人肉、人血、人骨、人胆等皆可入药。虽然后世医学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仍旧流毒甚广,甚至成为后来外界人士攻击中医的靶点。
即便如此,《本草拾遗》一书仍旧是瑕不掩瑜,被认为是唐代继《新修本草》之后最伟大的本草类书籍,后世重要的医学书籍多有引录,日本医籍也均有引用,说明域外医家对此书也非常重视。
陈藏器,虽曾因人肉入药事件饱受批评,但他一生致力于钻研本草,拾遗解纷,开启了我国茶疗文化的先河,可算是奇节之人。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新修本草》(《唐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年间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该书53卷,载药844种,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医学著作。但该书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所载药物不全。《新修本草》由政府主持修订,一些在基层民间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中药没有收入。随着唐王朝的繁荣开放,一些外来的药品也没有收入。二是内容存在个别错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这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问题,需要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进行解决,他就是有着“四明医学之初祖”和“茶疗鼻祖”之称的陈藏器。
陈藏器,盛唐时期著名的中药学家,四明(今浙江宁波)人。陈藏器从小喜欢医学,并且颇有成就,即便就任京兆府三原县尉期间,他也把医生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悬壶济世,为人疗疾。由于医术高超,找他看病的人颇多。唐玄宗十八子李瑁得怪病,瘦骨嶙峋,多方诊治,未见其效。唐玄宗很生气,开除了几名太医,也没有效果。陈藏器用秘方“药茶”为李瑁治疗,不久痊愈,唐玄宗封因此其为“茶疗鼻祖”。
陈藏器最大的贡献是针对《新修本草》的缺点,编写了《本草拾遗》这本医学巨著。《本草拾遗》共10卷,分为3部分,其中序录1卷,拾遗6卷,解纷3卷。该书兼顾药学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陈藏器创立的“十剂”药物分类方法是按药物的性能分类的,和现代分类方法颇为相似,在理论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后世方剂学按功能分类奠定了基石。
《本草拾遗》6卷,共载《新修本草》未收之药692种(一说712种)。每药详述药名、产地、性状、采制、性味、毒性、药效、主治、禁忌等。这些药物来源广泛,既含内陆又达滨海,既有汉族药物又有少数民族药物,还包括国外传入的药物,如罂子粟(内陆)、海马(滨海)、苍梧(壮族地区)、甘蓝(欧洲)等。
《本草拾遗》解纷3卷,主要是解决旧本草著作药物记载之纷乱,考证品种,订正讹误,辨析形态、性味相似易于混淆者,现知论药269种。一是纠正了旧说的错误。比如关于药性,如他指出接骨木有小毒,本经云无毒,是错误的;姜黄性热不冷,本经(指《唐本草》)云寒,也是错误的。陈藏器的这些认识无疑是正确的。再比如品种,陈藏器认为苏恭把女萎、萎蕤分为两物是错误的,而箘桂、牡桂、桂心是同一药物。二是扩充了药物的功用。比如陈藏器提出葛根蒸食可以消酒毒,乌贼墨有止血作用。三是提出新的治疗方法。比如温泉洗浴可以治疗疮病,热敷物理疗法治疗关节疼痛等。
陈藏器一生致力于钻研本草,调配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秘方。在《本草拾遗》中,他综合了《新修本草》与《食疗本草》中对茶的认识,在其他本草记载茶能消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久食(茶)令人瘦,去人脂”的观点。这一观点非常科学,即现在我们熟知的茶能减肥。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惟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奠定了他在本草茶疗领域的崇高地位。
《本草拾遗》也存在有缺点。由于受外来印度医学的影响,陈藏器认为人肉以疗赢疾,于是人肉、人血、人骨、人胆等皆可入药。虽然后世医学家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仍旧流毒甚广,甚至成为后来外界人士攻击中医的靶点。
即便如此,《本草拾遗》一书仍旧是瑕不掩瑜,被认为是唐代继《新修本草》之后最伟大的本草类书籍,后世重要的医学书籍多有引录,日本医籍也均有引用,说明域外医家对此书也非常重视。
陈藏器,虽曾因人肉入药事件饱受批评,但他一生致力于钻研本草,拾遗解纷,开启了我国茶疗文化的先河,可算是奇节之人。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