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黄芪 > 正文
编号:13256816
气旺则瘀可去水可行

     气虚血瘀者,当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其成因者,一则素体元气不足,常见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之患者,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流行而成气虚血瘀之证。二则劳役努伤,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元气难以流通,血瘀日久,气虚益甚,血瘀日锢。三是常先起于气滞血瘀或络伤出血性患者,气随血脱,加之瘀血未尽,形成气虚血瘀之证。余临症数十年,对气虚血瘀之证,常大补其气,使元气得复,兼以祛瘀,则可气旺血行,积瘀渐去,正气复来而康复有望。

    病案举隅

    病案一

    张某,女,36岁。2015年1月3日初诊。诉半月前行药物流产,至今血下淋漓,伴有紫黑块,B超提示,宫内少量残留物,因其惧清宫而求诊于中医治疗。现见面色苍白,贫血貌,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六脉沉细。此实乃流产所伤,元气大虚,而瘀血尚未化尽,余思良久,立方以《傅青主女科》理气散瘀汤为治。方药: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炮姜炭5克,丹皮6克,茯苓9克,红花3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时可见出血渐停,精神好转,饮食尚可,偶有淡红血下,切脉细弱,此乃瘀血已去,气血不足之象,方宗十全大补汤加阿胶9克。5剂,水煎服,日1剂,以气血双补。并瞩其加强营养,饮食调理,体渐康复。

    《傅青主女科》云:“已小产而血大崩,宜散其瘀,而不可重伤其气……故必补气以生血,新血生而瘀血自散矣。”方用党参、黄芪以补气,气旺则血可摄也,气旺则瘀可去也,当归、丹皮以生血,血旺则瘀难留,少许红花、姜炭以活血,血活则瘀去,加茯苓以利水,实为气虚血瘀证所设。

    病案二

    邓某,女,41岁。2016年7月28日初诊。自诉少腹疼痛,腰酸10余日,曾服活血化瘀中药10数剂,月经尚正常,带下量多清稀色白,腹痛时重时轻,观其消瘦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此实乃气虚血瘀之侯,立方以四君子汤加减:党参30克,焦白术18克,茯苓12克,炒苡仁12克,丹参12克,元胡10克,生黄芪30克,王不留12克,香附6克,木香6克,炒山药18克,甘草3克。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诉腹部稍感不适,带下减缓,饮食尚可,B超复查,未见包块,病已愈,嘱其服补中益气丸3盒,早晚各1丸,以善其后。

    此例患者腹痛兼包块,实乃气虚血行不畅,水湿痰瘀聚积而成包块,方以大剂补气,气旺则血行水湿通利,包块何患之有,况补气者必以健脾,脾健则气健,水液代谢有度。后以补中益气丸以图益气升清降浊,而病无所虑。(王金亮)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