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伤寒、金匮类 > 金匮要略 > 正文
编号:13256558
《金匮要略》“我克”及“克我”之治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91期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为肝实之治。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为肝虚之治。无论肝实还是肝虚,在治疗时都必须实脾,即治“我克”之脏。

    春季,脉应弦、色应青,若反见白色,即是秋色、肺色,系肺金乘克肝木,即肺病传肝,治疗应见肝之病,知肺所传,当先实肺,即治“克我”之脏。

    逍遥散临床上多用于肝郁而脾虚有湿的治疗,其中薄荷入肺肝两经,通过其辛凉以散肺热,防止肺病传肝而加重肝郁,即治“克我”之脏。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五脏、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体现了中医整体观。

    《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的治未病思想正是体现在与脏腑相关的整体观理论上。《金匮要略》开篇即道:“上工治未病,何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言肝实之治。“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论肝虚之治。无论肝实还是肝虚,在治疗时都必须实脾。简而言之,肝病实脾,即治“我克”之脏。肝病也有先实肺者。此二者互相补充,并不矛盾。“肝病实脾”是立足于已病防传变,“肝病实肺”则立足于已病究病因。

    “我克”之治——防传变

    肝病实脾,按仲景在本条之末“余脏准此”推而广之,即治“我克”之脏。

    肝实实脾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曰:“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从汤中甘李根白皮可以看出,本条当属肝气上逆之奔豚证,因李根白皮能清降肝火,其甘味入脾尚可体现肝病实脾。半夏、甘草、生姜调补其胃,以全面体现肝病实脾。葛根升腾津液,以促使李根白皮、黄芩之降,即降中有升,以升为降,把肝实证实脾体现得淋漓尽致。

    肝虚实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肝阴亏血虚及子(心)侮肺。用酸枣仁养肝阴、肝血,从根本上治其不得眠。肝之阴血虚所生内热传之于肺,知母最善清阳明胃热,胃热得清则心自实。此外,再用入脾的甘味药以调肝虚。故言无论肝实肝虚,其治疗都务必实脾,只是“实”的内涵有所偏颇而已。尤在泾“盖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者不受;脏邪惟实则能传,而虚则不传”之论,使我们错误地认为肝虚则不传病于脾,后来发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大黄附子汤所主“胁下偏痛,其脉紧弦,发热”的大便不通正是肝阳虚而寒,疏泄不及,传病于胃及大肠所致的。

    胃病实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