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三届国医大师 > 伍炳彩
编号:13256545
伍炳彩治疗湿病临证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792期
     伍炳彩对湿伤部位的鉴别较为重视,他认为湿伤部位不同,即使寒热虚实属性相同,选方用药也往往不同,故必须辨明。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

    伍炳彩认为湿病发热,除具有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不退等特点外,身热足寒是常见现象。故对于发热久不退患者,伍炳彩诊察时常摸其脚部,以辨是否挟有湿邪。

    湿病是指因湿邪侵袭人体,或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湿邪潴留体内,所表现湿邪停滞的病证。湿病及与湿有关的病证存在于中医的临床各科之中涉及内、外、妇、儿等科,故掌握湿病的证治意义重大。

    伍炳彩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湿邪广泛存在,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传变规律,且病种繁杂,易被忽视,如治疗不当,则变证丛生,致病情缠绵。尤其疑难杂症,多与湿有关。伍炳彩常告诫我们,湿邪为患,常疑实似实,疑虚似虚,疑热似热,疑寒似寒,疑燥似燥,从而容易发生误诊误治,临证时要特别仔细辨别。

    湿病的辨证要点

    对于湿病的辨证,伍炳彩强调以下三个方面必须辨明:

    辨湿伤部位

    湿病的部位,朱丹溪明确提出分内湿、外湿,后世又有三焦之分,近现代以来则区分更为细致,脏腑经络、皮肤关节均有涉及。伍炳彩对湿伤部位的鉴别较为重视,他认为中湿部位不同,即使寒热虚实属性相同,选方用药也往往不同,故必须辨明。按照湿邪常见的侵犯部位,以及它经常结合的病邪来区分,他认为大致可分为伤于上部、伤于肌表、伤于腠理、流于关节、深入脏腑五大类,其中深入脏腑又常见有深入肠腑、深入肝胆脾胃、深入肾与膀胱不同类型。分述如下:

    伤于上部:往往兼挟风气,出现鼻塞声重,说话如从室内或瓮中发出,自觉头部沉重麻木如被布裹,胸部发闷,咳嗽声低,痰多色灰暗。兼热则目眵黄浊,耳道流黄水等。

    伤于肌表:风偏重的往往发热汗出怕风,全身沉重倦怠;湿较重的往往浮肿麻木;寒偏重的往往怕冷、肢体疼痛,发作比较剧烈;兼热毒的发热较重,膝下红肿灼热。湿郁肌表也可见湿疹、疥疮、疮疖等皮肤病表现。

    伤于腠理: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或一日一发、或隔日一发,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只发冷不发热)为寒湿较重,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为湿热较重。腠理是三焦通于皮里肉外之组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