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玲治疗颤证经验浅析
王淑玲主任医师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三、四批,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勤于临床,喜用经方,不薄时方,用药灵活,笔者有幸跟随王淑玲临证学习,受益匪浅,兹对颤证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归纳,并重点介绍了王淑玲主任医师临床验案以飨读者。
病名考证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在中医经典文献中对应的病名大致有颤振、颤震、颤掉、颤症、颤抖、振摇、震掉、震抖、震栗、脑风、肝风、内风、风病、拘挛、拘病、掉眩、虚损、摇动、摇头风、头摇、筋痹、振颤等几十种,主要依据症状命名,凡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都可以将其称为颤证。中医学的“颤证”多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病症,除帕金森病外,还可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病毒性脑炎、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手足徐动症、痉挛性斜颈和舞蹈症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多种疾病。
病因病机
肝风内动 风火相乘
颤证以肢体抖动为主要症状,属风象,《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风胜则动。” 由此说明,内经时代已经认识到一切风胜、掉眩病与肝密切相关。盖因肝属木,木盛则生风、生火,且肝主筋脉,故肝阳上亢化风,筋脉失于约束,发为颤证。张景岳《类经·六气之复病治》:“掉为颤掉,眩为眩晕,风淫所致也。”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诸风门·颤振》曰:“颤振则但振动而不屈也。亦有头动而手不动者。盖木盛则生风生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病名考证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在中医经典文献中对应的病名大致有颤振、颤震、颤掉、颤症、颤抖、振摇、震掉、震抖、震栗、脑风、肝风、内风、风病、拘挛、拘病、掉眩、虚损、摇动、摇头风、头摇、筋痹、振颤等几十种,主要依据症状命名,凡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都可以将其称为颤证。中医学的“颤证”多见于西医学中的多种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病症,除帕金森病外,还可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病毒性脑炎、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手足徐动症、痉挛性斜颈和舞蹈症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多种疾病。
病因病机
肝风内动 风火相乘
颤证以肢体抖动为主要症状,属风象,《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风胜则动。” 由此说明,内经时代已经认识到一切风胜、掉眩病与肝密切相关。盖因肝属木,木盛则生风、生火,且肝主筋脉,故肝阳上亢化风,筋脉失于约束,发为颤证。张景岳《类经·六气之复病治》:“掉为颤掉,眩为眩晕,风淫所致也。”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诸风门·颤振》曰:“颤振则但振动而不屈也。亦有头动而手不动者。盖木盛则生风生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0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