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信息 > 正文
编号:13200924
顺势养生先养心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2日
     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我认为,情志养生最重要。要养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养生。养生不是刻意为之,养生也没有固定程式,养生应该是心境上的修养,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养生先养心。古语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健。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健壮。因此,人们所追求的健康应该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的和谐状态,养生以养心为要,养心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养心有“五要”:一要有平常心,二要有仁心,三要宽心,四要静心,五要开心。

    要有平常心

    《黄帝内经》中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正会养生的人,能够做到心境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活得真实。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剩有僧人历更稀。若问延年何法术,一生淡泊养心机。”

    要有仁心

    《中外卫生要旨》有云:“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对中医养生影响极深的儒家,在养生过程中,非常注意心理调整,“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孔子认为“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养心立德,福寿康宁”,这些道理对现代人同样适用。而作为医生,更应该有一颗仁慈大爱之心。我常对学生说,是患者成就了医生,所以对患者要常存感恩之心。在一次游览五台山时,我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佛光梵音绕五台,无边清凉远尘埃,但求慈航心中渡,不著袈衣亦如来。”这也是我从医做人的准则。

    要宽心

    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我们要以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看生活。豁达是一种自信,人要是没有精神支持,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豁达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说到底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苏东坡医生颠沛流离,却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一些伟人人生跌宕起伏,但对于人生的种种不平、不幸,他们都用博大胸襟和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将其战胜。

    要静心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主张调神养形、小炷留灯。过去的油灯,所能容纳的油是有限的,如果灯内留3根灯芯草,则灯炷大而光线亮;如果留两根,则灯炷较大,光线亦较亮;如果留一根,则灯炷小而光线昏暗,很难辨别灯前人的面目。然而,留3根灯芯草,亮则亮矣,却只能照明一个夜晚;留一根灯芯草,暗则暗矣,却能照明3个晚上。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有极限,就像油灯内的油量有燃烧的极限一样。如果大喜大悲,酗酒纵欲,则如大炷留灯,很快就油尽灯干;如果情绪稳定,清心节欲,则犹如小炷留灯,虽不太亮,却可长久。这个比喻,很形象地阐明了养生之道。平常为了能够怡情修心,可以开展琴棋书画等养生活动,帮助我们做到心静。

    要开心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00名65岁至85岁男女的健康状况、乐观程度、自尊及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在跟踪调查1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与非常悲观的人相比,非常乐观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险低于55%。古代诗人白居易就是善于养生者。白居易大半生中,不仅仕途坎坷,而且中年丧子。他在《枯桑》中以枯桑为喻写道“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面对常有忧愁事件发生的现实生活,白居易总是乐观以待,这大概就是他被称作“白乐天”的缘故。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常思一二”,要看得开、放得开,“阿Q精神”有助于我们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我写过一首诗,题为《感悟舍得》:“大道至简不须繁,参悟舍得二字禅。放眼风物皆淡定,你过这山我那山。”以此提升自己乐观、豁达的境界,颇有助益。 (王琦 国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