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 眩晕(头晕) > 正文
编号:13255671
中医药治疗眩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18期
     眩是眼前发黑,晕是头部不清,自觉物体旋转,如坐舟车,可伴有呕恶。《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凡是西医学诊断的内耳性眩晕、位置性眩晕、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出现以眩晕为主诉者,中医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定眩汤是笔者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眩晕的方剂。

    药物组成:半夏10克,茯苓30克,陈皮20克,泽泻30克,炒白术10克,白蒺藜30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

    功效:燥湿化痰,潜阳定眩。

    主治:颈性、位置、供血引起的各种眩晕,属痰湿中阻者。

    加减使用:伴呕恶者,加炒枳实10克,竹茹6克;伴寐差者,加夜交藤30克,合欢花30克;伴颈部僵硬者,加葛根30克;伴大便不畅者,加全瓜蒌30克;有颈动脉斑块者,加赤芍15克,川芎10克。

    定眩汤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经常使用的方剂之一,本方由二陈汤和泽泻汤而成。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陈皮均属六陈之一,陈久者,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中洲之圣剂;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本方尤擅疗清阳不升、浊阴上泛之头目昏眩之症。白蒺藜、石决明、钩藤是笔者治疗各种眩晕的经验药对,常常用于对证方药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无论是何种眩晕,用之均可使上犯清阳之风下潜,标本同治,诸症皆愈。(赵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