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精神疾病常识 > 正文
编号:13254902
春天精神病患者注意啥

     近期门诊上有不少患者家属咨询“孩子去年一直都挺稳定的,这几天不明原因有点波动是怎么回事,家属应该注意什么?”精神疾病在春天容易波动,原因很多,有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刺激、自然环境变化等,其中外界气候变化是引起精神疾病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这一核心理论,认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在春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关注情绪波动 如果患者出现失眠、早醒等睡眠节律紊乱症状,或出现烦躁易怒,甚至冲动等情绪波动症状,或出现敏感多疑,可能就是病情波动的先兆,此时要及时就医,让医生给出诊断方案。

    饮食清淡为主 辛、辣可助阳升散,有助阳亢逆之嫌,肥甘厚腻易助湿化热。故应少食辛、辣、油腻等食物,可适当食用莲子心、菊花、百合、合欢花等清热养阴之品。

    舒畅情志 避免对患者过分刺激,家属应当多鼓励、少责备,多赞美、少惩罚。切忌大喜,因为喜则气缓,阳气外散而癫狂;切忌大悲,悲则气消,阳气失升而抑郁。

    避免春捂太过 患者应早睡早起,要适当增减衣物,可适度增加户外运动,如散步、慢步等,放松身体,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切忌长途旅行劳累,耗阴伤津,引起病情波动及复发。(李自艳 贾竑晓) (李自艳 贾竑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研究所)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