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三大困境
确诊难 买药难 治愈难
罕见病三大困境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儿科教授 丁 洁
本报记者 潘晓彤
丁洁,博士生导师,国际儿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
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第一批罕见病名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罕见病种类已过万。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罕见病患者群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学教授丁洁介绍,罕见病患者面临三大困境:确诊难、买药难和治愈难。
, 百拇医药
今年2月,病痛挑战基金会与香港浸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发布了《2018年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指出约80%的罕见病与基因有关,但平均每位受访患者所需要的确诊时间是5.3年,用时最长的患者花了44年才得到确诊。
丁洁介绍说:“我接诊过不少患有遗传性进行性肾炎(Alport综合征)的病人,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罕见病,男性多发,临床表现与一般肾炎很相似,都有血尿、蛋白尿等症状。Alport综合征患者往往在青壮年时期(20~30岁)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如尿毒症。曾经有一对父子,儿子18岁时严重肾衰竭,父亲捐肾救子。等看似一切雨过天晴后,家里要了个二胎,还是个男孩。没想到弟弟六七岁时,又发现尿检异常。最后通过基因检测才确诊为Alport综合征。为两个孩子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已经花了很多钱,而让父亲最无奈与痛苦的是,不知去哪里再找一个肾给孩子。如果能早点确诊,认识到该病的遗传性,悲剧也许就能避免。”
丁洁教授说,患者和医生对罕见病的及时确诊都应该担负起责任。患者就诊时,一定要对医生如实相告,尽量携带过往的病例,尤其是存在近亲结婚、家族史里出现过不明原因的死亡等情况的病人,不能有所隐瞒或刻意回避,有助于医生做出判断。而医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学习,增强鉴别诊断的能力;接诊时,不要轻易做出诊断,要把病人当前表现的症状与家族病史甚至出生史联系起来,综合判断。
, 百拇医药
买药难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如用于治疗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单克隆抗体针剂,属于海外药品,不仅价格昂贵,国内尚未审批通过上市,患者好不容易攒够钱托亲戚购买,但是由于未过审批,海关也不许其入境。更多的是像Alport综合征这样的罕见病,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即使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所以只能依靠其他药物延缓病情发展。大部分确诊Alport综合征的患者早期只有应用ACEI类降压药物(比如贝那普利)控制尿蛋白进展,从而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加重;用一些提高抵抗力的药物避免感冒发烧以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却依然存在血尿等无法抑制的问题。还有就是制药原材料短缺等复杂的市场原因导致,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维A酸片就面临这类问题。由于确诊的艰辛以及药物研发的困境,导致迄今为止没有一种罕见病可以被治愈。
丁洁指出,在罕见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可以向欧洲、美国和日本学习。它们对罕见病都有特殊政策,如政府鼓励支持研发罕见病治疗药物的机构,推出一定优惠政策;对罕见病患者进行救助和帮扶,成立相关协会和机构,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疏导,目前Alport综合征已经有较为成型的“中国Alport综合征家长协会”,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渡过精神和生活上的难关;将罕见病药物列入国家医保范围,减轻罕见病患者家庭负担。
丁洁指出,国家版罕见病名录的正式发布,是向社会释放了国家重视罕见病的信号,将罕见病的治疗和预防提到了全民健康的层面上。“名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姗姗来迟,但依旧给罕见病患者们带来了希望。”▲, 百拇医药
罕见病三大困境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儿科教授 丁 洁
本报记者 潘晓彤
丁洁,博士生导师,国际儿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
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第一批罕见病名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罕见病种类已过万。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罕见病患者群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学教授丁洁介绍,罕见病患者面临三大困境:确诊难、买药难和治愈难。
, 百拇医药
今年2月,病痛挑战基金会与香港浸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发布了《2018年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指出约80%的罕见病与基因有关,但平均每位受访患者所需要的确诊时间是5.3年,用时最长的患者花了44年才得到确诊。
丁洁介绍说:“我接诊过不少患有遗传性进行性肾炎(Alport综合征)的病人,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罕见病,男性多发,临床表现与一般肾炎很相似,都有血尿、蛋白尿等症状。Alport综合征患者往往在青壮年时期(20~30岁)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如尿毒症。曾经有一对父子,儿子18岁时严重肾衰竭,父亲捐肾救子。等看似一切雨过天晴后,家里要了个二胎,还是个男孩。没想到弟弟六七岁时,又发现尿检异常。最后通过基因检测才确诊为Alport综合征。为两个孩子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已经花了很多钱,而让父亲最无奈与痛苦的是,不知去哪里再找一个肾给孩子。如果能早点确诊,认识到该病的遗传性,悲剧也许就能避免。”
丁洁教授说,患者和医生对罕见病的及时确诊都应该担负起责任。患者就诊时,一定要对医生如实相告,尽量携带过往的病例,尤其是存在近亲结婚、家族史里出现过不明原因的死亡等情况的病人,不能有所隐瞒或刻意回避,有助于医生做出判断。而医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学习,增强鉴别诊断的能力;接诊时,不要轻易做出诊断,要把病人当前表现的症状与家族病史甚至出生史联系起来,综合判断。
, 百拇医药
买药难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如用于治疗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单克隆抗体针剂,属于海外药品,不仅价格昂贵,国内尚未审批通过上市,患者好不容易攒够钱托亲戚购买,但是由于未过审批,海关也不许其入境。更多的是像Alport综合征这样的罕见病,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即使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所以只能依靠其他药物延缓病情发展。大部分确诊Alport综合征的患者早期只有应用ACEI类降压药物(比如贝那普利)控制尿蛋白进展,从而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加重;用一些提高抵抗力的药物避免感冒发烧以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却依然存在血尿等无法抑制的问题。还有就是制药原材料短缺等复杂的市场原因导致,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维A酸片就面临这类问题。由于确诊的艰辛以及药物研发的困境,导致迄今为止没有一种罕见病可以被治愈。
丁洁指出,在罕见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可以向欧洲、美国和日本学习。它们对罕见病都有特殊政策,如政府鼓励支持研发罕见病治疗药物的机构,推出一定优惠政策;对罕见病患者进行救助和帮扶,成立相关协会和机构,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疏导,目前Alport综合征已经有较为成型的“中国Alport综合征家长协会”,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渡过精神和生活上的难关;将罕见病药物列入国家医保范围,减轻罕见病患者家庭负担。
丁洁指出,国家版罕见病名录的正式发布,是向社会释放了国家重视罕见病的信号,将罕见病的治疗和预防提到了全民健康的层面上。“名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虽然姗姗来迟,但依旧给罕见病患者们带来了希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