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集本草释名之大成
《本草纲目》首列“释名”专项,开药名阐释之起端。纵观本草文献,专立“释名”之项,是《本草纲目》首创,亦为《本草纲目》书名确立的重要依据,诚如《本草纲目》序云:“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本草纲目》凡例亦曰:“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此谓“正名”即明确辨证其名分,突出药物释名之主题,“释名”项将药物之名大字书写,且论述涉及内容之丰富,联系之广泛,不仅包含历代本草等书籍所载之相应药物异名,而且多记录有李时珍的实际考证分析,使人读而知药物古今名称之沿革,以及异名产生的原因,真可谓开释名之先河,集本草释名之大成。
根据药物功用释名
李时珍考察药物的主要功效,并采用其功效进行释名,针对药物本身作用进行命名的阐释,可谓恰如其名,使人知其药物之名即知其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续断:“【释名】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在此引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记载,说明续断又有接骨、龙豆、南草之异名。并解释其名续断,乃是因其具有续折接骨之作用而,以其功用而得其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远志:“【释名】苗名小草《本经》,细草《本经》,棘菀《本经》,葽绕《苏颂》。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在此援引《神农本草经》记载,以及苏颂之说,解释远志又有小草、细草、棘菀、葽绕等异名,解释远志因具有益智安神之功效而得其名。
根据药物性状释名
中药的性状,包括药物的形状、质地、颜色、气味等特征,将药物的性状作为依根据,亦是《本草纲目》释名的主要方面。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百部:“【释名】婆妇草《日华》,野天门冬《纲目》。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在此援引《日华本草》《本草纲目》记载,解释百部的别名为婆妇草、野天门冬。说明因其根部的根多,且连续排列之形状如同队伍,故而命名为百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钓藤记载:“【释名】弘景曰:出建平。亦作吊藤。疗小儿,不入余方。时珍曰:其刺曲如钓钩,故名。或作吊,从简耳。”在此陶弘景之说,提出钩藤的正名为钓藤,其别名为吊藤,李时珍指出。因其有刺形状如钓钩,而命名为钓钩,又简称其为吊。
根据药物气味释名
药物之气味与其形状,亦是《本草纲目》对于药物释名的依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34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根据药物功用释名
李时珍考察药物的主要功效,并采用其功效进行释名,针对药物本身作用进行命名的阐释,可谓恰如其名,使人知其药物之名即知其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续断:“【释名】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在此引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记载,说明续断又有接骨、龙豆、南草之异名。并解释其名续断,乃是因其具有续折接骨之作用而,以其功用而得其名。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远志:“【释名】苗名小草《本经》,细草《本经》,棘菀《本经》,葽绕《苏颂》。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在此援引《神农本草经》记载,以及苏颂之说,解释远志又有小草、细草、棘菀、葽绕等异名,解释远志因具有益智安神之功效而得其名。
根据药物性状释名
中药的性状,包括药物的形状、质地、颜色、气味等特征,将药物的性状作为依根据,亦是《本草纲目》释名的主要方面。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百部:“【释名】婆妇草《日华》,野天门冬《纲目》。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在此援引《日华本草》《本草纲目》记载,解释百部的别名为婆妇草、野天门冬。说明因其根部的根多,且连续排列之形状如同队伍,故而命名为百部。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钓藤记载:“【释名】弘景曰:出建平。亦作吊藤。疗小儿,不入余方。时珍曰:其刺曲如钓钩,故名。或作吊,从简耳。”在此陶弘景之说,提出钩藤的正名为钓藤,其别名为吊藤,李时珍指出。因其有刺形状如钓钩,而命名为钓钩,又简称其为吊。
根据药物气味释名
药物之气味与其形状,亦是《本草纲目》对于药物释名的依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34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