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 图说本草之《本草纲目》 > 正文
编号:13258104
豆苗鹿嚼解乌毒

     图说本草之《本草纲目》

    乌头异名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味辛性热,有毒,袪寒湿、散风、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节痛痉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疼、心腹冷痛、阴疽肿毒等。《本草纲目》载“乌头有两种……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

    古时,乌头除药用外,还在狩猎方面用于制造毒箭以击倒鸟兽。乌头在战争中也得到使用,如《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的故事中,关羽就是中了带有乌头之毒的箭。白居易《长庆集·禽虫十二章》载:“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其中就提到了鹿中乌头毒后的自疗行为。

    乌头除作药用外,也是古时著名的观赏植物,如《本草崇源》载:“草乌头,今杭人多植于庭院。九月开花,淡紫娇艳,与菊同时开谓之双鸾菊、僧帽菊。皆以花之形状名之。”此药观赏亦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

    因乌头夏花秋果,采块根亦在夏季,故此《乌头图》将乌头花与一篓新采乌头块根绘同一图中,以充实画面。(刘景曾) (刘景曾 青岛杏林书画院)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