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周刊 > 正文
编号:13339733
儿童用药安全守则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0日 生命时报
     儿童用药安全守则

    主讲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医师 郑晓霞

    前一段时间,流感、肺炎等疾病频发,特别是婴幼儿群体。经常有家长咨询:“宝宝感冒了,吃了5天头孢和氨酚黄那敏也没好。”“孩子发热,我给他买了些消炎感冒药,该怎么吃?”儿童用药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心的问题,但因使用不规范造成的悲剧时有发生。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9%,新生儿高达24.4%。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和生物制品。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处于生长发育期,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儿童用药,家长应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有“OTC”标识,可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但婴幼儿使用这类药物,也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常见儿童用药误区

    滥用退热药。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家长认为,孩子发热最好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容易造成退烧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儿童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退热药,物理降温即可,比如冷水擦澡、冰袋镇头等。

    滥用抗生素。孩子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打点滴、输抗生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菌药并不能对病毒感染起作用,还会使病原体对抗菌药产生抗药性,造成不良反应以及药物浪费。

    一病用多药。孩子患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药物过杂,可能会互相抵消药性,导致疗效差,或增加毒性,出现不良反应。比如青霉素加阿司匹林会降低药效;磺胺和维生素C同服会加重肾脏毒性。

    体弱与补药。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增强体质、促发育,让他们吃人参,导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昏迷、死亡。健康的孩子不需要服用补品,5岁以上体弱儿可酌服,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乱吃维生素。维生素并不是多多益善。过量食用鱼肝油(维生素A、维生素D)可引起发热、厌食、烦躁、肝肾功能受损;维生素C服用过多,可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

    小病用贵药。孩子患病,家长恨不得药到病除,常使用新药、贵药。比如感冒发烧,动辄用抗生素,有些甚至直接用头孢菌素。其实,感冒发烧多由病毒引起,有其自然病程,抗生素无效,还会造成耐药性。

    小儿用成人药。很多家长不懂儿童用药与成人的差别,认为只要减量就可以,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儿童与成人不仅体重差异大,生理、病理方面也有诸多不同,尤其是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未建立,用成人药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糖水送服药。因为怕苦,不少儿童拒绝服药,家长便选择用糖水送服。糖分可干扰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烧药的功效,降解有效成分,最好用白开水送服。

    儿童用药记住八点

    先明确诊断。不少家长会通过自身经验对儿童疾病进行判断。其实对儿童疾病进行治疗前,应尽可能找专业医师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确保药物选择的正确性。这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选择要慎重。儿童用药除了要求疗效好、见效快,更重要的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相对成人而言,儿童用药应更加慎重。如喹诺酮类药物,虽然疗效好、作用广,但可能会损害儿童骨关节。

    用药要规范。当诊断明确后,医师针对病因或改善主要症状,开出阻滞主要致病损害过程的有效药物,并计算出用药剂量、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疗程,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家长要遵医嘱帮助儿童服药。

    选对好剂型。用药依从性是指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对儿童非常重要。临床治疗过程中,儿童很难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往往拒绝治疗,甚至强烈反抗,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剂型。

    药量别胡来。用药剂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随意加量或减量。疗程长短是依据药物本身特点、疾病的轻重缓急,综合考虑的结果。如果剂量小、疗程短,常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剂量大、疗程长,可能让儿童承受副作用和生理机能的损害。

    种类别太多。因为儿童用药依从性差,很多药物又有明显毒副作用。对儿童来说,用药种类不宜太多,在选择针对病因和主要症状用药的同时,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

    避免个别药。儿童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治疗药物应尽量避免选择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儿童用药的重要原则。

    个体化治疗。药品说明书的用法(量)是基于绝大多数人群的安全有效性制定的,而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同一个药品的吸收率或利用度是不同的,应根据儿童的差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