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仲景医话 > 正文
编号:13258329
《伤寒论》三焦之实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925期
     “三焦”,亦称“三膲”,是对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六腑之一。三焦学说历来最具争议,学界一直存在“有名有形”和“有名无形”的争论。即使是持“有名有形”论者对三焦的解剖实质也无统一认识。依据现有文献,三焦首载于《黄帝内经》,此后《难经》《中藏经》《脉经》等古籍中均有论述,但观点不尽相同。仅《黄帝内经》中相关论述也不统一,甚至相互抵牾,导致后世学者持一种或数种说法,各执一词,各有论据,莫衷一是。

    秦汉时期,学术交流相对困难,常常相同的概念,同时期不同著作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同时期学术的认识、见解也未必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若以此说强行解彼说,或以彼说强行解此说,往往会张冠李戴,谬误更甚。因此应该本着实事求是、仔细审察的态度进行考辨中医理论的源与流,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伤寒论》对三焦的认识

    我们研究发现,《伤寒论》对于三焦具有独特的认识。《伤寒论》中的三焦泛指消化道,上焦大致为上消化道,映射在上腹部,以十二指肠乳头为分界,主要内脏为胃,包括肝脾;中焦大致为中消化道,映射在中腹部,主要内脏为结肠和小肠;下焦大致为下消化道,映射在小腹部,主要内脏为直肠,包括膀胱和生殖系统。此外,《伤寒论》原文中的“胃”指的是以结肠特别是横结肠为主的整个消化系统。

    《伤寒论》中关于三焦的内容很多,398条条文中出现上焦2次、中焦1次、上二焦1次、下焦3次,共涉及6个条文。因《平脉法》《辨脉法》不涉及方证论述,暂不讨论。

    《伤寒论》中的上焦

    原文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我们认为本条条文在流传过程中存在错简,根据文理推断原文应是“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病位在胃,具体在幽门,病理为胃里虚寒,幽门痉挛。因虚寒严重,进食后胃不能腐熟水谷,进而排空不良,故出现“食谷欲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