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概述 > 立秋
编号:13467552
防暑 抗燥 立秋养生有讲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31日 科普时报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立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立秋后一般昼夜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的人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同时,经过盛夏的暑热熏蒸,此时正是身体恢复的最佳时机,若此时做好养生,便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那么,秋季养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当心“秋老虎”发威伤人

    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天气处于高热状态,“秋老虎”仍旧虎视眈眈。这时候人们往往不适应气候忽冷忽热的差异,容易出现感冒、上火、燥热等。现代医学也证明,“秋老虎”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肝胆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会增大。

    初秋的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 http://www.100md.com
    早晚温差大,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这一时间段尤其过度劳累后开夜车,甚至有饮酒坐车打开窗户的司乘,或者在家休息的老年人夜里开窗睡觉,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在“秋老虎”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立秋前后,体内湿气仍重

    立秋后天气仍热,雨水多发,是人体湿气最重的时候。湿或与热交蒸或与寒相伴,合而为湿邪犯病。

    湿邪,特别容易影响人的健康,几乎人人体内都有湿邪潜伏,湿邪不除,容易变毒。这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上下班各种打车、开车,运动量少了很多,体内湿邪内郁而不得及时驱散。

    立秋前后,如果不注意祛除夏天残留之湿,致使脾伤于湿,人就可能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因此,立秋后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俗话说:“秋瓜坏肚”,对于西瓜、梨、葡萄等,其性味寒凉的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损伤脾胃。
, 百拇医药
    除湿,也要兼顾防秋燥

    当然,一方面在继续清除暑湿的同时还得预防秋燥,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在秋凉时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干结、烦躁不安、入睡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口喉部位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些人会咳嗽,声哑气喘不停,特别容易夜晚发作。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路持续入冬,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症状。鼻黏膜在秋天也特别容易干燥,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马蹄、莲藕、银耳、百合等。

    (作者供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

    秋季养生之道在于养收敛之气,人体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运动以舒缓安静为宜,如瑜伽、易筋经、散步、打坐等,培养定力、专注力。中医认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如肺气太强,容易口干舌燥、干咳、咽喉痛;而肺气虚则会伤及元气,令多种疾患接踵而来。立秋后部分继承暑湿致病之特点,所以立秋后的养生要点——要避暑热,化暑湿,也要兼顾养肺、润肺,同时可以配合中药调理以顺应季节变化。, http://www.100md.com(吴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