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邪与少阳病
小柴胡汤通过调节上焦功能,使津液得以输布,胃肠滋润,大便得解。这与《内经》中肺藏调节水液代谢的理论基本重合。《内经》论述燥邪有严格的定义内涵,燥气自外而来,外感之少阳病属于燥邪为病;内伤病也有内燥为病如忧悲太过,致使肝气郁结。
六淫理论是中医外感病的核心理论。燥邪作为六淫之一,相较其他邪气,理论和临床研究相当狭窄,一般多局限于秋燥,且多争议。后世医家根据燥胜则干,有将风火热伤阴、阴伤血燥误以为即是燥邪的倾向,实与《黄帝内经》燥邪不同。
《内经》对燥邪的基本认识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风、暑、火属阳,寒、燥、湿属阴,三阴三阳平衡运转。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更替、流转不休,如环无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可见燥气源于五行变动,在该篇中进一步明确了燥气相应的五行属性、对应的脏腑、五味、五色、五志等相应属性以及五行生克,“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按照《内经》理论,燥气五行属金,与肺藏相应,而燥邪为燥气太过,导致肺金肃降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是其基本规律之一。燥邪的基本特性《内经》常用清气来表述,如“清气大举”“霿雾清瞑”“清复内余”等。所谓清者即凉也,清凉为互文之意,古人称次寒之气、小寒之气。王洪图教授曾著文论述燥为阴邪,于《内经》理论中不存在任何疑义。对于燥邪的治疗原则《内经》给出了明确答案,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燥邪对应阳明燥金,属于实邪,其气偏盛,故以辛味药泻之。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燥邪为金盛克木,木气不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