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卒中康复 降低卒中致残率
专家观点
10月29日是第13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虽然我国卒中的发病形势仍然严峻,但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卒中的医疗诊治水平在提高。目前,我国是卒中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我国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卒中即俗称的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目前是我国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非常高的疾病。但是,卒中又是可控的疾病,如果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药物溶栓治疗或6小时内接受急性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大部分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终身残疾可以得到减轻;如果患病致残后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恢复甚至完全恢复功能。卒中存活者中有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王拥军表示,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农村卒中的患病率大幅增加,发病率略有增加,但死亡率在下降;城市卒中患病率略有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说明了医疗诊治水平在提高。
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成人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研究发现,卒中后约有85%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能够恢复缺失的功能,防治并发症,减轻后遗症,促进肌体的代偿机能,提高生存质量。目前认为,卒中患者发病的前3个月,称为康复治疗的黄金期。一般来说,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再进展,就可以康复介入。
目前,我国公众对卒中康复治疗意识不强,存在认识误区,如康复治疗要到把病治好出院后才开始,康复治疗要等得病三个月后才能进行等,影响了患者在卒中后获得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短暂性脑缺血是预警信号
我国卒中总体呈现出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四高三低”现象。其中,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短暂性脑缺血(TIA)的知晓率以及采取的有效控制行动非常低。有专家根据研究估算,全国有2390万TIA患者,而86%没有进行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TIA后90天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10%—15%,且50%的卒中发生在两天内,但却因为其疾病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的消失,而没有被患者和家属重视,乃至贻误了最佳就医时机。
整体而言,TIA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老年、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吸烟者、乡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有卒中史、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血脂异常、伴有糖尿病者中多见。控制住了TIA患者,就控制住了整个中国的卒中发病率。
(作者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百拇医药(冀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