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389
辨证治疗阳虚风痰证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3日
     □王 付

    尚某,男,44岁。患者有多年慢性肠炎病史,3年前被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经人介绍,前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刻诊:患者上肢强硬活动不利,肌肤不荣,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困难(行走不足100米),四肢麻木,手足冰凉,时有手足抽搐,身体困重,大便溏泻,腹痛,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

    辨证:阳虚风痰证。治当温阳益气,熄风化痰。

    药方: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和乌头汤合方加味。附子10克,茯苓10克,红参6克,白术12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细辛6克,制川乌10克,黄芪10克,生半夏12克,藜芦3克,大枣12枚,炙甘草10克。共6剂,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合并药液。每天1剂,每次服用150毫升,每天分早、中、晚3次服用。

    二诊:大便溏泻好转,手足发凉减轻,按上方继续服用6剂。

    三诊:肢体沉重缓解,四肢麻木,上方中红参改为10克,继续服用6剂。

    四诊:上肢强硬较前好转,大便正常,按三诊药方继续服用6剂。

    五诊:下肢软弱好转,腹痛未再发作,按三诊药方继续服用6剂。

    六诊:手指发凉基本解除,仍有手足抽搐,药方中白芍改为24克,炙甘草改为15克,继续服用6剂。

    七诊:诸证较前均有好转,按六诊药方继续服用150余剂。

    八诊:诸证较前好转,肢体沉重消除,手能拿轻微东西,腿能步行1公里,按前药方继续治疗100余剂。

    九诊:诸证较前好转,病情稳定,未再加重。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克,每天早、中、晚服用。随访1年,患者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患者上肢强硬活动不利、舌质淡为寒;下肢软弱无力、四肢麻木为气血虚弱;肢体沉重、大便溏泻为痰湿;手足抽搐为夹风,辨证为阳虚风痰证。方以附子汤温阳益气,除湿散寒;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通阳气,散寒化痰;乌头汤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方中加生半夏醒脾燥湿化痰,藜芦化痰熄风。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经方医药研究所)